第222章 國公府來客 (第1/2頁)
咖哩海鮮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樣一來,太子黨這些人馬就用不上了,而且還很有可能反過來對皇太孫朱允炆產生威脅。
有兩位國公級別的頂級勳貴作為後援的朱允熥沒能成為接班人,卻讓毫無關係背景的朱允炆上位了,常藍兩家對此肯定非常不甘心。
朱元璋知道自己在位時他們肯定不敢做什麼,可是自己死後,以藍玉那種桀驁不馴、驕橫跋扈的性格,以常藍兩家在軍中強大的關係網和影響力,搞不好會謀劃發動政變,讓朱允熥即位。
這實在太危險了!為了防著這一手,老朱只有先下手為強了。
於是在朱標死後第二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又發動了藍玉案。
為了子孫後代江山永固,老朱也是殺紅了眼,藍玉案一共牽涉了一公十三侯二伯,株連一萬五千多人,幾乎將當時還在世的勳貴和他們手下的得力干將一網打盡。
藍玉案之後,僥倖漏網的開國諸將只剩下傅友德、馮勝等寥寥幾個。
但事情還沒完。
因為傅友德的女兒嫁給了晉王朱h世子朱濟熺,馮勝的女兒嫁給了周王朱橚,兩人都與藩王關係密切。在朱允炆即位後,他們也有可能成為不穩定因素。
因此兩人最終也沒能逃脫厄運,分別於洪武二十七年和二十八年被賜死。
如果此時徐達還沒死的話,恐怕也難逃被賜死的命運,因為他是燕王朱棣的岳父。
經過這一波大規模殺戮後,開國功臣中只有長興侯耿炳文與武定侯郭英兩人碩果僅存,活到了朱允炆即位。
作為乞丐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對自家的江山看得比什麼都重,因為沒有什麼比得到後又失去更痛苦。
登基之後,他吸取了歷朝歷代的經驗教訓,一直在處心積慮地防著權臣、外戚和太監等各種勢力謀奪自家江山,沒料到最後還是被自己兒子偷了家。
建文元年,朱允炆一登基就著手削藩,引起藩王們的極度不滿,朱棣乘機舉起“清君側”的大旗發動了靖難之役。
朱允炆此時才發現手頭竟然已經無將可用,只能矮子裡面挑高個。
先是讓老將耿炳文掛帥出征,大敗。
然後又換了李景隆這個曾經“上過陣”的勳二代,結果真應了虎父犬子的俗話,李景隆成了運輸大隊長,一個字形容就是送。
靖難之役打了四年,朱棣反攻到南京城下,李景隆與谷王朱橞直接開啟金川門放大軍入城,使朱棣奇蹟般地完成了從藩王到皇帝的華麗轉身。
這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病逝這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
……
“老爺,那兩位客人已經在外面等了一盞茶功夫了……”門房的聲音將趙鴻義從回憶中驚醒。
他揉了揉太陽穴,重新整理了一下有些混亂的思緒。
今天來的這兩人一個姓藍,一個姓常,又是國公府的人,想必就是藍玉和常遇春的後人了。
這個時空的歷史已經發生了變化,朱標並沒有早亡,而是正常即位,故而朱元璋也沒有必要對太子黨趕盡殺絕,所以藍玉案並沒有像原來的歷史上那樣發生,很多勳貴得以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不過令趙鴻義感到有些奇怪的是,這國公府不是應該早就遷到北京去了麼?怎麼又跑到南京來了?他們找自己是要入股報社還是有別的事情?
按照正常的發展路徑,趙鴻義這種有功名的讀書人以後是要混文官圈子的,跟這些勳貴們八竿子打不著,大家的圈子完全不一樣。
而且文官跟勳貴攪在一起是會被人笑話的,因為文官們最鄙視的就是這種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混吃等死的人。
所以按照一般士大夫的思路,趙鴻義不應該結交這些勳貴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