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福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就出來個大問題‐‐日本吞併琉球,進而侵略臺灣。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一個《中日北京專條》。日軍倒是退出了臺灣,可清政府要賠五十萬兩白銀給人家,所以東南沿海的防務,顯得比內地更重要。朝廷就有人提出,放棄新疆,讓新疆維持現狀,把有限的錢,花到海防上面。這就是所謂的&ldo;海防論&rdo;。
提這個意見的人,叫李鴻章,過去叫他賣國賊嘛。也有人反對這個意見,這個人就是左宗棠,是陝甘總督。他就主張趕快進兵新疆,把新疆從阿古柏手裡收復過來,加強邊塞的防務,就是所謂的&ldo;塞防論&rdo;嘛。兩種看法,誰也說服不了誰。到了光緒手裡,全國海防和塞防的局面,有重大的調整。1880年3月1日這天,光緒皇帝一天之內,就向軍機處發了七道旨令。你想一想,他那個著急啊!當然,後來新疆很快就收復過來了,打阿古柏打了一年半,左宗棠都沒想到這麼快,他起了很大作用。把新疆建設成一個省,也是他提出來的。這個人對新疆的建設和發展,是有貢獻的。
回來再說阿密特,他很早就出來做事,也是很能幹的。還在道光六年,阿密特的祖父伊薩克,那時候剛剛晉封郡王,阿密特年齡還很小,就跟在後面督修河工,在工地上忙前跑後。後來,庫車辦事大臣保薦他,在皇帝那邊說了許多好話,皇帝就賞給他五品頂戴花翎。
1841年吧,阿密特跟隨著別人到北京給皇帝進貢,被引見給道光皇帝。結果,很被皇帝看重。見了一面後,皇帝就賜他為乾清門行走。第二年回到家鄉,阿克蘇辦事大臣保奏,兩年後加封了頭等臺吉。1846年,由於他督修河道有功勞,由五品臺吉,晉升到四品臺吉,規定遇缺即補。第二年又有七和卓之亂,阿密特跟隨大軍,徵討喀什噶爾,因為他作戰比較勇敢,授了三品阿奇木伯克,也是遇缺即補。又過了兩年,受到葉爾羌參贊大臣的提拔,當上阿克蘇的阿奇木伯克,三品。在鹹豐六年的七月,辦事大臣保奏,他戴上了雙眼頂戴花翎。同治三年,他的父親愛瑪特,被起義軍處死了。阿密特到喀喇沙爾那邊求救,也被起義軍抓到,帶到喀什噶爾那邊,受了多年的罪。一直到光緒三年,清軍大部隊過來,平定了南疆,阿密特才得自由。接著,把父親的遭遇,一一稟報上去。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