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跳島戰術(沙漠尊享版) (第1/2頁)
黑太子愛德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65章 跳島戰術(沙漠尊享版)
穆罕默德-阿里從大馬士革出發時,已經快到1790年的四月份了,天氣逐漸變得炎熱起來,讓軍隊的行軍進一步困難。
在經過了一系列的討論和測算後,穆罕默德-阿里最終為自己的軍隊行軍打造出了一套合適的戰術,即依託沙漠綠洲一步步的朝著德拉邁耶酋長國的腹地前進,在這個過程中,原西帕希騎兵將會作為先鋒和巡邏隊為大軍找到綠洲,並且保證各大綠洲之間的通行安全。
而被徵召來的什葉派教徒則會在騎兵小隊的護送下,藉助駱駝,朝前方轉運糧食與軍備物資。
一般來說,軍隊的後勤是用牛是比較多的。
從公元前 15世紀到 19世紀初的印度和西班牙,公牛是最常用來拉車和馱物的牲畜。
威靈頓在印度和西班牙作戰時,無時無刻不惦記著尋找好公牛。
他在 1804年 8月寫道:“如果沒有駕馭得當、照料精心的牲畜,部隊就不可能快速運動。”
在那之前他在印度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軍事行動的成功取決於軍需供應,打仗不難,打勝仗也不難,有時可能會損兵折將,有時也可能不失一兵一卒;但要達到目標,必須解決吃飯問題。”
威靈頓手裡有錢,可以多買牛;對他來說,牛的好處是既可以運東西,也可以殺了吃,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別的統帥很少有像他那樣不缺錢的,畢竟不是人人背後都是帶英。
所以一般來說,牛是非常寶貴的,不能宰了給戰士當伙食,而這就自動限制了軍隊的速度和行動範圍。
比如亞歷山大大帝,他也和威靈頓一樣依靠大小公牛來為行軍的部隊運送軍需。
但是,他的戰術活動範圍不能超過離通常設在海上的補給倉庫 8天的行程,因為一頭牛這段時間內會吃光它自己馱的草料。
結果,亞歷山大要長途作戰,就必須要麼不能離補給艦隊太遠,要麼派人打前站去買糧食並找人捐獻買糧食的現金或做出擔保,保證勝利後再支付買糧食的錢。
一些見利忘義的波斯官員看到亞歷山大對大流士的進攻氣勢如虹,都爭先恐後地和亞歷山大做交易。
亞歷山大離家最遠的一次行軍是公元前 326年從印度河到俾路支斯坦的莫克蘭,為這次 300英里的行軍,他準備了 52000噸的給養,足以保證他由 87000步兵、18000騎兵和 52000雜役組成的大軍 4個月之用。
因為在沒有到達目的地之前,牲口隊就會吃掉所馱的草料,士兵也會吃光自己那 30磅的給養,所以亞歷山大依靠沿印度洋海岸隨軍前行的補給艦隊提供給養,並指望季風帶來的雨水補充河水,因為他的軍隊要在大河入海口獲取飲用水。
這個後勤計劃非常周全。補給艦隊上的糧草如果定期卸貨分配,本可以為他的軍隊提供充足的給養。
但是,那年的季風把亞歷山大的艦隊阻在印度河口難以前進,結果他的軍隊在穿越俾路支斯坦沙漠的行軍中損失了 3/4。
由此可以得出,運輸給養需要在離行軍路線不遠的地方有水路,或是河流或是沿海,不然就需要車輛,古時候用牲口馱,現代時代在地形險峻的地方也使用牲口(1874年,俄國人在征服中亞的希瓦的戰爭中,用了 8800頭駱駝為 5500名士兵運輸糧食),但牲口絕對比不了車船。
許多戰役都靠水路運輸,著名的例子是 1704年英國將領馬爾伯勒征戰巴伐利亞時,軍需物資沿萊茵河順流而下。
可惜這裡是沙漠,別說河流了,綠洲都少的可憐。
所以嘛,為什麼用駱駝就很明確了,畢竟亞歷山大大帝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