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字更新,修改之後交給錢掌櫃。
錢掌櫃接過稿子之後,招呼李文貴去了櫃檯,拿出一本賬冊道:“麻煩公子在這裡簽字畫押,我給您五十文!”
李文貴知道這個錢回頭要結算,從稿費裡面扣除的,因此,他毫不猶豫地接過了賬冊,看了下,就寫著什麼時候,他領取了五十文。
內容沒問題,他便籤名,領取了五十文錢,然後告別了錢掌櫃,趕緊去集市買菜去。
五十文,說多不多,說少,那是絕對不少的。一個月三十天來算,那是有一兩五錢銀子,高薪了。
普通人幹一天體力活,也才能賺十幾二十文的,他這五十文一天,能頂他大哥和他爹幹一天還要多了。
不得不說,工種不同,收入不同。
通州是交通要道,毫無疑問,是一座大城。集市很大,商品貨物也很多。
李文貴走著看著,看了一圈之後,便用三十文買了一隻大活鴨。能燉湯喝,再吃肉,補補身子,改善下伙食。
精鹽也是他必須要買的,不但是炒菜煮湯要用,不刷牙,時間長了也受不了。
好在明朝時候和宋元時候比起來,食鹽的價格已經大幅下降了。
李文貴寫穿越歷史的時候有查過資料,精鹽的價格,在宋朝時候,或者說南宋時候,一斤能到一百多文。
而在明朝,從開國的洪武年間到滅亡的崇禎年間,精鹽的價格,也就是二十來文一斤左右。如果是產鹽地,價格至少還要跌一倍。
有歷史記載,萬曆中期時候,京師的精鹽價格最低,一斤只要六文錢。
所以說,宋元時候,造反隊伍中經常有販賣私鹽的人,但是明朝就沒聽說有這事。因為明朝的食鹽價格,讓食鹽販子利潤少的可憐,根本壯大不起來。
之所以如此,一是和太祖皇帝是窮苦人出身有關,另外一個,就是製鹽技術進步了,鹽田法能大規模製造食鹽,成本大幅下降。
這第一天的預支稿費,李文貴就買了一斤多精鹽和一隻活鴨,全部花完,然後心情愉快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