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霞漫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袁華和古塔,帶著一百名白馬少年在洛陽住了十五天,他們白天走入洛陽的市井,與大漢的百姓交流。夜晚在一起研討,並寫下了一個檔案,作為不奴族和大漢融合的根脈,也作為未來整合世界的民族宣言。

到目前為止,不奴族有一個先天的優勢,那就是不論是烏孫,大月氏,阿蘭,還是被征服的匈奴,他們所有人都認為自己的祖先起源於東方,他們的一條根脈上開出來的不同花朵。

現在,這些花朵要回溯源頭,他們信仰新拜火教,他們相信人類終將整合,才能造出鋼鐵的巨人,征服宇宙,所以這群人聚在一起要開萬族統合之認知。

這個檔案的名字叫做《新中華文明:以漢語為針,以民為本,以科學為斧,以工業為力量,征服自然和宇宙》

世界需要一種共同的語言,這種語言能夠承載一切交流,它能極其精準和高效的表達,能承載人間的一切真理。

相較於其他語言,例如阿蘭語,烏孫語,匈奴語,他們的文字都是模糊不清的,他們無法承載更多的知識。

往往為了一個新的概念,一個新的物品,他們需要重新創造詞彙,而漢語可以簡單組合來進行表達。

而且,隨著時間推移,以音節發音為標準的語言,他們的隨著距離的延伸會不斷變化,比如“水壺”,同樣源於東方遊牧民族語系的阿蘭,烏孫,大月氏和匈奴,發音相近,卻又不同。

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很多詞彙會越來越不一樣。

但漢字卻能堅守千年而不變,這樣方便知識的傳遞,也方便認知的統一。

漢語,如同一根堅韌的針,穿過歷史的迷霧,串聯起世界的文明碎片。它不僅是語言的載體,更是思想的紐帶。在這根針的牽引下,它將整合世界各民族的力量,帶領全人類征服自然,最終邁向宇宙的深處。

新的中華文明,以“民”為根基。民,是文明的血脈,是進步的源泉。無論是東方的農耕智慧,還是西方的航海文明和商業精神,亦或是南美關於天文和數學研究,最終都是為了人的福祉。人生而有區別,最終的富裕程度可能會有差別。但不奴族要不斷提高生而為人的生存底線,從最基本的土地所有權和住房開始,逐步推廣到教育和公共設施,要每六年制定一個新的人類生存底線標準。

科學,是劈開神秘迷霧的戰斧。新的中華文明不再依賴神話與傳說,而是以理性與實證為武器,揭開自然的面紗。從發動機,到熱氣球,從自然育種,到人工育種,從生物自我免疫,到藥物治療,科學的力量將推動人類突破一個又一個極限。而漢語,作為科學的載體,將把這些知識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全部的華夏族共同受益。

工業,是推動生產力的力量。新的中華文明將以工業為紐帶,整合全球資源,形成強大的生產力網路。從金屬冶煉,到工業製造,從水力到熱動力,從風帆到發動機,工業的力量將讓人類不再受制於自然的侷限。而漢語,作為溝通的橋樑,將讓世界各民族在工業化的浪潮中緊密合作,形成無堅不摧的合力。

征服自然,只是第一步;征服宇宙,才是終極目標。新的中華文明將以地球為起點,以星辰大海為歸宿。在這條道路上,漢語將成為人類共同的語言,科學將成為人類共同的信仰,工業將成為華夏族共同的工具。而“民”,將始終是這一切的核心。

新的中華文明,不是封閉的孤島,而是開放的海洋。它將以漢語為針,以民為本,以科學為劍,以工業為翼,編織出一幅人類未來的壯麗圖景。在這幅圖景中,世界各民族將攜手共進,共同書寫屬於全人類的輝煌篇章。

寫完這篇文章,袁華和少年們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為何大漢千百年能夠不斷統一?

文字可能是關鍵!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簡單2023
關於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滿朝斥謾誓滅胡,天軍浩浩出邊隅!經天緯地何足道?薩爾滸下血一湖。我,王九;穿越大軍最普通的一員,也是明末戰場上最不起眼的一名小兵。歷史家筆下的明末是殘敗的,可史書涼薄,載不了千萬人吾往矣的風骨。我真實身處明末,投身戰場,它便是我的國,它就是我的家。大明江山風光豔麗是真;好勇鬥狠,人命如草是真;將士熱血灑江河是真。“可王九無悔,大明有我,亦快哉!”
歷史 連載 218萬字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水中墨印
關於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我叫洛塵,我穿越了。沒錯,本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休伯利安甲板清潔工而已。但為什麼我會穿到崩壞三的世界裡啊!雖然能和熟悉的她們一起生活,但這真的是我認識的崩壞三嗎?怎麼這麼離譜啊喂!
歷史 連載 19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