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夫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等我游到清真寺下的碼頭,上岸到知青點時,那幫乘馬車的知青也剛剛才到。
晚上,在公社政治文化室與邊防軍搞聯歡演出,我們生產隊的知青表演贏得了全場的掌聲。
節目中最特出的是高朗和秦燕的男女聲二重唱,還有就是我編寫的朗誦劇《憶張勇》。
張勇,是一位在內蒙插隊的天津女知青,為保護集體的羊群而犧牲。
為排這個劇,一個多月來,知青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的覺。
謝幕時,臺下的老鄉大聲叫好,這讓知青感到十分欣慰。
文藝小分隊是在今年五月成立的,在今年&ldo;七一&rdo;黨的生日時已經演出過。
像什麼舞蹈《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舞蹈《時刻準備打》。
排練十分辛苦,一天大田勞動後,還要蹦蹦跳跳地,全是武術動作,練出一身汗來,經常要弄到夜裡12點。
這次&ldo;八一建軍節&rdo;,公社又要我們知青點出節目和邊防連搞聯歡演出。
負責文藝小分隊的仲志紅推託說沒時間排練。
其實,她主要是怕演的都是老節目,老鄉看到重複的要喝倒彩。
但經不住勸,仲志紅終於肯接手抓演出的事,但提出一個條件:要我寫劇本,演幾個知青自己的節目。
我一口答應下來。
晚上,排練完節目,已是深夜11點多,為了完成編劇任務,我還要借著蠟燭光埋頭整理著素材……
不知誰養的一隻小狗在門口扒拉著工具,&ldo;咣啷&rdo;一聲,驚動了我。我才看一下鍾:已經是清晨2點多。
我推門仰身一個懶腰,昏沉的頭腦才清醒一些。
黑龍江的夏天,夜短日長,東方已經發白,太陽的一點微光把半邊天映成了湖藍色,帶有一點淺淺的橙色。
門前平靜的江水映著天上的雲塊,雲塊在水波里微微顫動著。
朗誦劇《張勇之歌》終於編好,四千多字。
兩天,48個小時,我只睡了七個小時。
由於缺覺,精神不振。本來在炎熱的夏天裡,白天勞動,只要稍微揮動幾下手,頭上就會沁出流水一樣的汗。這幾天更是頭脹眼花,渾身無力,無論在哪裡,只要能靠著,一兩分鐘內我就能睡著。
演出完畢,走出熱哄哄的公社政治文化室,感到一陣清涼,發現密集的雨潺潺而下。
我們抹著臉上被雨水淋得一塌糊塗的化妝,個個像鬼一樣地大叫:明天不用抗旱啦!
當然,也不用再熬夜排練節目了!
58、撈漂流木 [本章字數:1795 最新更新時間:2013-02-02 13:20:590]
在我的手記中,一直提到知青點,但沒細說過清真寺。
在古城江邊的碼頭上,有一座年代已久的清真寺,這是用三幢房子圍起的一個小院,院中央被幾棵高大的落葉松和綠楊庇蔭。
文革中,清真寺不再有宗教活動,卻成了生產隊安排知青住宿的地方。
北面正房的外窗和門簷上雕著精細的花紋,廊柱上的油漆已經斑駁,那是女知青的宿舍;
南面偏房較簡陋,但也是青磚鐵瓦,是男知青的宿舍;
東面靠江的房子不大,成了知青的食堂,推窗望去,是&ldo;十里長江&rdo;和中蘇對峙的兩座崗樓。
住在清真寺裡,最難熬的是冬天。前半夜,屋中央的大鐵爐被燒得通紅,熱得光膀子還流汗。下半夜,鐵爐火滅了,寒風透過窗縫門縫,涼氣襲人,大家戴狗皮帽護著腦袋,睡醒了,一臉的白霜。
回族老鄉還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