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夫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隊長老婆這天早早來到場院,聽到這事,心裡來氣,便在人堆裡鼓動。
見南頭老吳副隊長老婆也來到了場院,王隊長老婆就衝著她嚷:&ldo;北頭打井咋的?那是大隊部批准的。哪有這樣幹事的,管分豬崽的先自個兒抓了好的去了!&rdo;
老吳副隊長老婆也不是個省油的燈,直盯著王隊長老婆吼起來:&ldo;你說誰呢?你說誰呢?&rdo;上去一把,把王隊長老婆的頭髮揪在了手裡,於是倆人打了起來。
這下好了,兩個隊長各自拽著自家老婆回家不幹了,不要說豬崽子分不成,連隊裡的活也沒人安排了。
社員氣得直嚷嚷:&ldo;他媽的,井挖好了,自留地分好了,豬崽子抓好了,隊長又都不幹了,這還像話嘛!&rdo;一鬨而散,都回家種自留地去了。
知青也起鬨:&ldo;回去歇著嘍,該打牌的打牌,該看書的看書!&rdo;也一鬨而散了。
今年,隊裡的春耕生產進度本來就大大落後於別的生產隊。
因為自王喜奎當了隊長後,他提出了一個主導思想:要想多分錢,必須搞副業。
春天一到,他已經往外派出兩撥搞副業的人馬。按理說,這也沒什麼錯。
沒想到春耕來臨,兩撥人馬不僅回不來,而且紛紛回生產隊要求加人,否則完不成任務,錢收不回來,那不白幹了?
王隊長不得不再加派人馬,弄得隊裡三分之一的勞力都在外搞副業。今天兩個隊長再撂挑子,是雪上加霜,這地還種不種了?
場院裡,就剩下劉承新、老牛、李勝俊仨老農,急得頭頭轉,大叫:&ldo;回來!再鬧意見也不能這樣呀,就是天塌下來,也得把地種上!&rdo;
可是,人走光了。
53、知青出工 [本章字數:1548 最新更新時間:2013-01-28 09:50:130]
劉承新、李勝俊、老牛仨,先上倆隊長家勸說,無果。再挨家挨戶動員老鄉下地幹活,白跑了一天,沒人聽他們的。
農村和城裡不一樣。城裡一有什麼事,學生可以停課鬧革命,工人可以停產鬧罷工,但農民不行,天塌下來,也要把地種上!
當晚,上海插隊幹部、大隊黨支部緊急開會,決定由劉承新、李勝俊臨時負責,不能耽誤春耕播種。
會一散,劉承新、李勝俊又連夜去老鄉家動員幹活;插隊幹部則來到知青點,先找我談,要組織青年春耕突擊隊,然後到各宿舍,動員知青明天全部上水稻地幹活。
知青沒什麼多說的,大家保證明天一定出工。
第二天一早,我們來到隊部場院,卻沒看到老鄉。
貧協的劉承新、李勝俊對社員的工作失敗了。
天陰陽怪氣的,一會兒陽光滿天,高空氣爽;一會兒風雨狂呼,黑雲層層。
既然答應插隊幹部了,不管什麼天氣,我們都要出工!
套了三輛馬車,四十多個上海知青,一色的綠棉襖,向西邊的稻地飛駛而去。
這身棉襖是下鄉出發前統一發的。
有很多人一直認為只有去兵團農場的才發&ldo;知青裝&rdo;,其實,當時去黑龍江插隊的知青也發了一整套的綠色棉襖棉褲,還有棉大衣和羊皮帽。
下鄉一年多,有的已經兩年多了,這些棉襖有新有舊,深淺不一,但基本色調是一致的。清一色全是上海知青下地幹活,這還是第一次。
大家很興奮,唱著歌,好像是中學組織去學農一樣。
但我們不再是學生,我們是春耕的主力。
只有撒稻籽的,是隊裡三個不敢不下地幹活的富農。這三個富農都是幹活的好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