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隨竹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說文王聽了散宜生的建議,張貼通告在西岐各處城門,引來軍民前來觀看,上面寫著:
西伯文王告訴軍民們:西岐境內道德昌盛,沒有戰爭的困擾,人民安居樂業,訴訟減少官清。我曾因罪被流放,受到恩赦才能歸國。但近來頻繁的災異讓我擔憂,水患失控,卜佔預測也沒有找到壇址。昨日在城西發現一片官地,打算建一座名為“靈臺”的臺,用來觀測風雨災害,驗證民間災祥。但我也擔心耗費人力物力,特地每天提供工資一錢。這項工程的實施不限時間,按照民意進行:願意參與的人可登記,以便分發;不願意的人可以繼續從事其他工作,不會強迫。希望大家明白,廣而告之。
話說西岐的軍民們看到通告,紛紛歡喜,稱頌文王的恩德。他們感激文王賜予他們日出而嬉遊,日落而歸宿的安寧生活,享受了太平盛世的福祉。現在文王要建造靈臺,還願意提供工資。軍民們雖然辛勞,但願意為國家效勞,特別是為了預測災祥。因此,大家願意共同努力興建靈臺。
散宜生了解到民意,上報文王。文王聽聞後說:“既然軍民都有這樣的義舉,就傳旨給予工資。”軍民們接受了工資。文王對散宜生說:“可以選一個吉日開始動工。”
軍民們全心全意地搬運泥土,砍伐木材,建造靈臺。這正如詩中所言:“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座間移。”還有:“行見落花紅滿地,霎時黃菊綻東籬。”靈臺建造不過十來天,工程完工。文王非常高興,與眾文武官員一同出城,前往靈臺觀看。靈臺上雕樑畫棟,臺基高聳,是一處壯麗的景象。有人以詩讚之:
臺高二丈,形勢符合三才。上部融合了八卦和陰陽的概念,下部根據九宮安排龍虎。四角代表四季,左右立著乾坤之象。前後呼應君臣關係,四周充滿風雲氣象。這座臺與天心合一,與地門相應,與人民的心願相契合。上部呼應四時變化,下部符合五行之理,中部迎風調雨。文王德高望重,讓萬物都更加輝煌;聖人治理天下,事事順應,無有違逆。靈臺從此成為國君的根基,用以驗證災害吉凶,輔佐帝王主持大局。正所謂國家興盛,今日靈臺勝過鹿臺。
話說文王與文武官員登上靈臺,四面環顧,文王默然無語。上大夫散宜生出班奏曰:“今日靈臺完工,大王為何不開心?”文王答道:“並不是不開心。雖然這座臺很美,但臺下缺少一座池塘,以象徵‘水火既濟、陰陽相配’的意義。我本想再挖一個池塘,但又擔心過於勞累百姓。”宜生建議:“靈臺的工程雖然浩大,但建造速度很快,何況臺下一座池塘,應該很容易。”宜生連忙傳達了王命:“再開挖一座池塘,以象徵‘水火既濟’的意義。”他話還沒說完,眾民大呼道:“小小池塘,何難之有,何必勞憂!”眾人隨即拿起鍬和鐵鋤,開始挖掘。在挖掘過程中,發現了一具枯骨,眾人四處扔擲。文王在臺上看到眾人丟棄枯骨,詢問:“眾人在丟棄什麼東西?”旁人稟報:“在這裡挖掘出一具人的骨骸,眾人因此丟棄了它。”文王立即下令將枯骨收集放在一處,用匣子裝好,埋葬在高阜之地。他說:“怎麼能因為我開挖池塘而暴露出這具屍骨,這是我的過失。”眾人聽了,大聲歡呼:“聖君的恩澤甚至及於
枯骨,何況我們人民,不也享受了雨露之恩?這真是廣施人意,與天意相合,西岐萬民如同有了父母!”眾民興高采烈。
文王因在靈臺觀看挖沼池,不知天色漸晚,回返時已來不及。於是,文王與文武官員在靈臺上設宴,君臣共同歡樂。宴席結束後,文武官員在臺下休息,文王在臺上鋪設繡榻而睡。到了三更時分,文王正處在夢中,突然看到東南方出現一隻白額猛虎,背生雙翼,向著帳幕撲來。文王急忙呼喊左右,就在這時,臺後傳來一聲巨響,火光沖天而起。文王驚醒過來,一身是汗。看了看外面,已是三更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