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誇官逃五關 (第1/3頁)
清風隨竹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說文王離開朝歌,連夜經過孟津,渡過黃河,經過澠池,前往臨潼關而來。不提此事。此時朝歌城的驛官見文王一夜未歸,心情慌亂,急忙報告費大夫府。費大夫府的左右人通報給費仲說:“有驛官來報告,西伯文王一夜未歸,不知去向。這事情重大,必須提前稟報明白。”費仲聽後命令說:“讓驛官退下,我自己會處理。”費仲陷入沉思:“這事關係到我自己,應該如何處置?”於是他安排等待官員,並說:“請尤爺前來商議。”不久,尤渾來到費仲府,雙方見面並致以禮節。費仲說:“剛剛姬昌被封為王,這還可以理解,但他不遵從朝廷的命令,在誇大官爵的兩天裡沒有感謝皇恩,沒有報答封王之賜,私自離開,必定心懷不良意圖。這事情重大,而且東南兩路多年反叛,現在姬昌又逃離,會給皇帝帶來新的麻煩,這個責任誰來承擔?眼下該如何處理?”尤渾回答:“兄長請放心,不必擔憂,我們兩人的計劃不會失敗。先進內室與君見面,派兩名將官去將他拿回來,以正視欺君負上之罪,然後在市曹速斬,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雙方商議妥當,匆匆整理朝服,隨即進朝。紂王正在摘星樓賞玩,侍臣通報:“費仲、尤渾侯前來奉旨。”王說:“讓兩位侯上樓。”兩人上樓後行禮。王問道:“二位有什麼奏章呈上?”費仲稟告說:“姬昌深受陛下的恩寵,卻不遵從朝廷的命令,輕視陛下的尊嚴。在誇大官爵的兩天裡,既沒有感謝聖恩,也沒有回報封王之賜,私自逃離,必然心懷不良意圖,恐怕會回到故土,興風作浪。我預先上奏,以防後患。請陛下做出裁決。”紂王怒道:“你們曾經稱讚姬昌忠誠正直,每逢朔望還會獻香拜祭,祈求國泰民安,現在卻發生了這種事情,都是你們兩人草率輕舉的過錯!”尤渾奏道:“人的內心常常難以捉摸,外表可能與內心不符,知其表而不知其裡,明瞭外在卻不瞭解內心,正如諺語所說的‘海枯石爛也難以知其底,人死不能瞭解其心思’。姬昌的行動離開不遠,陛下可以下旨派殷破敗、雷開率領三千飛騎,去將他拿回來,以正其逃避官職之罪。”紂王批准了這個建議:“立即派遣殷破敗、雷開率軍追擊。”命令傳達下去,神武大將軍殷破敗和雷開接到命令,前往武成王府調集三千飛騎,從朝歌西門出發,一路追趕而來。如何描述這支隊伍呢:
旗幟高掛,如春天楊柳交纏;軍號飄揚,猶如七夕彩雲披日。刀槍閃爍,如同冬天的瑞雪鋪天;劍戟威嚴,猶如九月的秋霜覆地。戰鼓嘹亮,宛如汪洋大海引發的春雷;鑼鼓震地,馬匹到山前猶如飛電閃雷。人們像南山上的食虎爭奪一樣,馬兒如同北海中戲水的巨龍。
不再描述追兵急速而來,此時文王已經離開朝歌,穿越孟津,渡過黃河,沿著澠池大道緩慢前行,偽裝成夜晚不歸的模樣。由於文王行動緩慢,殷、雷二將趕得快,不知不覺已經接近。文王回頭看到後方捲起的塵土,遠處傳來人馬喊殺之聲,意識到有人在追趕。文王感到驚恐,仰望天空嘆道:“雖然武成王是為我所為,但我卻疏忽大意,夜間逃離,想
必如今已經被人知曉,有人上報,必然會有追兵來追趕。一旦被逮捕,就再沒有活路了。現在只能催馬前行,以逃脫此困境。”文王此刻就像失落的林中飛鳥,溜網的驚魚,分不清南北,也難辨東西。他心急如焚,意忙如飛,心中焦慮無比,只能仰望天空默默祈禱,低頭看著地面無言。他只能加緊馬鞭,奮力催馬,恨不得馬蹄能夠騰空而起,像鳥兒一樣飛翔。遠遠望去,臨潼關只有二十里的距離,後面追兵越來越近。文王陷入緊急情境。
且說終南山的雲中子,在玉柱洞中執行元神,躺在碧遊床上,守護離龍,納入坎虎。突然心血湧動,道人感覺到有異樣的警覺,便掐指一算,早已知曉吉凶:“哦!原來西伯的災難時限已滿,眼下正遇到危險。今日正是他與兒子重逢之日,我絕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