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力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繼續作為國際社會的目標&rdo;。
前蘇聯政府所以迅速加入反伊聯盟,一是因為伊拉克的行動本身應受到
譴責,但更主要的是,蘇聯認為伊拉克的行動可能破壞戈巴契夫&ldo;新思維
外交&rdo;的成果。蘇聯前外長謝瓦爾德納澤說:&ldo;侵略科威特就是破壞新思維
政策給國際生活帶來的積極變化。&rdo;&ldo;如果無視科威特的悲劇,就意味著默
認應保持先前的秩序,容忍強者欺負弱者,就意味著我們(蘇聯)前些年追
求的一切付之東流。&rdo;這裡主要指的是要盡力維持和加深剛剛建立起來的美
蘇&ldo;夥伴關係&rdo;。
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1985年3月執政以來推行的&ldo;新思維外交&rdo;的
核心,就是開展以蘇美為中心的對外政策,透過一系列努力和重大讓步,終
於&ldo;結束了冷戰&rdo;,使蘇美關係&ldo;從對抗走向競爭,從競爭走向夥伴關係&rdo;,
&ldo;不再互為敵人&rdo;。蘇聯認為,海灣危機是對美蘇新關係的&ldo;第一次嚴峻考
驗&rdo;。因此,蘇聯從一開始就採取不偏袒&ldo;老朋友&rdo;伊拉克的&ldo;公正立場&rdo;。
這不僅是為了不失去美國和西方的信任,不使蘇美關係因處理海灣危機上的
分歧而發生逆轉,而且還指望經過第一次考驗來證明蘇聯繼續推行&ldo;新思維
外交&rdo;的誠意,以便推動美國和西方從物質上更多地支援蘇聯的改革。
前蘇聯雖然參加了反伊聯盟,但它與美國的傳統盟國的立場和做法有很
大不同。從它參加反伊聯盟的第一天起,就同美國的立場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蘇聯不同意美國關於全面制裁伊拉克的主張,認為部分制裁為宜;反對
美國單方面採取行動,對美國大舉進兵海灣不快,不贊成&ldo;用一種侵略去反
對另一種侵略&rdo;。儘管蘇聯停止了對伊拉克的武器供應,但軍事專家一直留
在伊拉克,直到確信戰爭即將爆發的前一週,即1991年的1月9日才出於安
全考慮把軍事專家撤回國,但仍有150名經濟專家留在那裡繼續履行合同義
務。儘管美國多次呼籲蘇聯參加多國部隊,哪怕是象徵性的也好,但蘇聯一
直婉拒。蘇聯並沒有因伊拉克不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而宣佈蘇伊條約失
效。直到戰爭爆發前夕,蘇聯還認為外交潛力尚未用盡。
戰爭爆發的當天,蘇聯外交部重申,蘇聯決不從軍事上捲入戰爭。在多
國部隊連續轟炸伊拉克一週之後,蘇聯對戰爭的擴大表示了擔心。1月24日,
蘇聯軍隊報紙《紅星報》以《海灣上空的越戰陰影》為題發表的評論,與美
國官方的觀點遠不一致。評論指出:&ldo;看來不斷產生的同印度支那戰爭的類
比不是偶然的,儘管兩場戰爭有種種不同,其中還有某種共同點。那就是:
指望絕對依靠武力可以解決不尋常的國際問題。海灣局勢表明,這種指望有
引起成千上萬人死亡的危險,而不能保證衝突的解決。&rdo;
觀察家們認為,前蘇聯之所以在與美結成反伊同盟的同時,又與它保持
一定距離,主要是因為蘇伊具有長期的&ldo;傳統友誼&rdo;。兩國1972年簽訂了具
有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