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養渭為標統,以韓長泉、郝富珍、靳殿華、鍾仁義、許多章諸人為管帶,此外又編一偵探隊以通軍事上之訊息。”經過整頓,軍紀為之一振。同時決定,溫壽泉、景梅九等隨王一山赴陝西求援。楊彭齡被解除軍隊領導職務,亦離軍赴陝。
12月31日,王用賓從運城來,與李鳴鳳等議取運城之策,說運城空虛,如兼程前進,運城可唾手而得,運城攻下則河東局勢可大定。遂決定兵分兩路,李鳴鳳國民軍為一路取道萬泉,臺壽民等的陸軍為一路取道臨晉,向運城進發。
四、率軍轉戰綏包 進佔包頭
閻錫山率北路軍為何要向綏遠的包頭進攻?原來,清朝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和西部地區設有歸綏道,歸綏道是山西省的四道之一。歸綏道的常駐部隊為山西的後路巡防(前路巡防歸太原鎮指揮,中路巡防歸大同鎮指揮),後路巡防統領為周維藩。周為清翰林院編修,後赴日考察軍政,曾結識一些同盟會員。太原起義後,歸綏道的清朝將軍、副都統、道臺均慌作一團,周維藩在當地同盟會員楊瑞鵬的推動下至興和宣佈起義。而包頭的同盟會員在楊瑞鵬的發動下,曹富章、張林等也曾在包頭附近的黃草窪宣佈起義,並開進包頭(後被五原廳同知樊恩慶*)。閻錫山深知綏包一帶有革命基礎,經濟富庶,而且相對晉北離清軍主力遙遠,於是將此作為“暫避其鋒”,以“待有利時機”的落腳點。
閻在河曲縣十里長灘附近之古城鎮,休整部隊。這時,包頭的同盟會員楊瑞鵬、王肯堂於策劃起義失敗後,擬渡河赴陝,行經古城鎮與山西民軍相遇;李德懋在豐鎮起義失敗後,亦來到古城鎮;張瑜率部會同歸綏道外八旗統領周維藩亦來會合;孔庚亦由陽明堡返回。閻遂率各路兵馬,向包頭進發。
1月4日,北路民軍從古城鎮出發,軍容為之一振。但是由於天氣寒冷,風雪交加,沿途又無大村,軍士多宿荒野,枕戈待旦,輪流巡夜,相當疲憊。
1月10日,部隊到距包頭約15裡的大茅庵村發現清軍,並擬與駐紮包頭鎮之清軍謝有梓、王芝壽及五原廳同知樊恩慶(包頭屬五原廳管轄)談判,並確定以南海為談判地點。
1月11日,閻錫山派孔庚、李黽、吳信芳前往談判。剛到南海,清軍即四面重圍,欲施誘殺之計。只因吳信芳與謝有梓有舊交,才免於羅難。談判宣告失敗,當日閻錫山*,研究進攻包頭。
1月12日,兵分兩路進攻包頭。一路由閻錫山、孔庚率領從茅庵村出發,由正面南海村進攻,一路由李德懋率遊擊馬隊一隊同張樹幟率徵發馬隊一隊,由東路磴口村進攻。
同知樊恩慶等人聽說山西民軍突然出現在包頭附近,大驚失色,彼此埋怨不該計殺革命黨人。當下抵抗力量不足,求援又來不及,只好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於是文官攜眷,武官率隊,倉皇向東逃去。
當時東逃的清軍約1500餘人。李德懋、張樹幟自東迎擊,接戰數時,清軍潰散,槍械馬匹被獲甚多。當日民軍進佔包頭。
入城時,包頭各界舉行了歡迎“都督”儀式。為了安全起見,參謀趙戴文在隊前,偽裝“都督”,目的主要是保護閻錫山。果不其然,確有一人潛伏於大街一邊的房脊後向趙戴文打了一槍,但未中倖免。佔領包頭後,民軍將士間互結蘭譜,以堅軍心。
在包頭,閻錫山三令五申要維持地方並發展當地武裝:他命令李德懋再招募遊擊馬隊,成立2營;李棟臣招義勇隊成立1營;又改編隊伍,成立步兵3營、馬隊1營、炮隊1營、重炮隊1隊、陸軍警察隊1隊、探訪隊1隊、徵發馬隊1隊、工程隊1隊。
閻的行營設在官鹽店,他以“秦晉蜀北伐先遣軍大都督”的名義出佈告安民,改包頭為包東州,委任同盟會員楊瑞鵬之父、大佘太的巡檢楊守性(字亦林)為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