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天亮了 (第1/2頁)
仲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鍋裡的土豆煮了有二十分鐘,沈墨開啟了鍋蓋,拿過一根筷子往鍋裡一插,很順暢得就插穿了土豆,這就是已經煮到位了,把兩枚土豆撈了出來。
沈墨本來就選擇的是面土豆,在經過二十分鐘的煮制後,幾乎隨手就能把皮扒下來,放在一個深碗中,用漏勺把兩個土豆壓成了土豆泥。
把剛才煮土豆的鍋倒掉水,把鍋裡擦乾,拿過一個篩子架在鍋上,把土豆泥過一遍篩。
現在的土豆泥還比較粗,所以在壓的時候還是要用力的,直到把土豆泥全都壓進了鍋裡。
再開中小火,慢慢炒制土豆泥,直到土豆泥開始起沙,沈墨加入了一塊黃油。
他記得有一部電影,好像叫《美味情緣》吧,裡面有一句經典臺詞:法餐有三個訣竅,黃油、黃油和黃油。
融化黃油的過程中還要不停得攪拌,讓土豆泥和黃油充分融合,之後,他又加了一塊黃油。
沒辦法,想讓這個土豆泥足夠香,就得加足量的黃油,可能一斤土豆泥裡要加上300來克的黃油才能達到那個口感。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黃油雖然沒有豬油那麼香,但是相對多加一些也不會太膩就是了。
一邊攪拌,另外再架起一口鍋子,鍋裡煮上全職鮮牛奶,等到牛奶開始冒小泡之後關火,把將一部分牛奶加入到土豆泥中,開始打發。
就是想打發奶油那樣去打發土豆泥,因為此時鍋下方還有小火持續加熱,所以越打會越幹一些,時刻注意鍋裡的狀態,每次幹到類似冰淇淋的質感時,就再次加入牛奶,一共分三次,把牛奶全部加入鍋中。
不過沈墨一共是分了四次,前三次就已經打發到了差不多的程度,最後一次只是為了在不關火的情況下維持土豆泥的溼度,因為他要去處理雞扒了。
一般的西餐後廚裡,如果一道主菜要搭配土豆泥,那麼主菜和土豆泥應該是分別由兩位廚師進行烹飪的,這樣才能保持幾乎同時出鍋,沈墨此時只有一個人,所以才選擇了這種方式來維持土豆泥的溫度。
上上道菜煮雞肉時的雞湯還沒倒掉,雖然不是專門吊的雞湯,和沈墨平時做菜用的湯肯定還是有些差距,但條件所限,用這個也行。
其實清水也沒問題啦,不過既然有,那就利用起來。
小碗盛一碗清雞湯,加老抽、黃酒、鹽、白糖、白胡椒粉和米醋,攪拌均勻作為底料汁。
蔥薑蒜切末,另外準備泡辣椒、豆豉同樣剁一剁,就可以開始準備搭配煎雞扒的醬汁了。
可惜現場沒有熟悉中餐烹飪的人,否則肯定就已經認出來了,沈墨打算製作的是魚香汁。
鍋裡燒油,蔥薑蒜爆香,加入泡辣椒和豆瓣醬,一起炒出香味。
隨後倒入剛才調製的料汁,稍微熬煮一下,讓剛才加的鹽、糖之類的調料充分化進醬汁中,用玉米澱粉勾個欠,隨後轉小火保溫。
再拿起一口煎鍋開始熱油,至此,三個灶都已經被沈墨利用了起來。
小盆裡裝上面粉,把醃製的雞肉拿出來,表面粘住的醃料挑乾淨,兩面都粘上面粉,放進鍋中先煎雞皮的那一面。
這裡是沈墨學來的一個既然,麵粉適合煎,澱粉適合炸,這兩種做法從成品上看有相似之處,但操作起來還是有點區別的。
等到雞皮一面煎至金黃翻面,兩面都煎到外焦裡嫩的狀態,便可以出鍋了。
裝在大盤的中央,用刀切條,剛才製作的魚香汁淋上明油,翻一下出鍋,澆在雞肉上。
再去看剛才的土豆泥鍋,此時濃稠度剛好,再攪拌一下之後倒出,再過一下細篩。
雖然用的是製作甜品時篩麵粉篩糖分的細篩,但因為此時的土豆泥已經極其細膩,所以過篩還是很輕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