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靉陽城的第二天,楊林便將募兵的告示貼了出去。同時給官兵們放了一天假,讓他們恢復精力並上街轉轉。嚴令他們必須嚴守“九不”軍規不得擾民。
接下來的半月,楊林整天躲在房中又寫又畫的足不出戶。一日三餐都是吳小七和熊大海給送到房裡。他依據記憶,將後世中國軍隊的各項條令大體上默寫出來。
透過刪減和編輯,寫成了一本名為《遼兵訓練操典》的書。這本書的完成,標誌著這支明軍正式開始向正規化和職業化的方向發展。
在此期間,楊林交給張祝一些圖紙,讓他帶領官兵按上面圖畫標註的高矮大小,在校場裡修砌了許多叫不上名字的奇怪東西。張祝和官兵們以為這些東西是據馬鹿砦,但納悶為何不修在營門外卻修在了校場裡。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東西是後世中國軍隊最著名的訓練科目——“四百米戰術障礙”。
這項訓練科目看似簡單,但實際融合了對士兵毅力、體力、耐力、反應力、判斷力、觀察力、協調力等眾多能力的考驗和鍛鍊。別說是現在的明軍官兵,就是後世的中國軍人在這項訓練課目面前也不敢說次次取得優秀。
除了四百米障礙外,楊林又畫了單槓、雙槓和木馬等一些訓練用的器械圖紙,讓城中鐵匠坊按圖製造。同時他根據明軍在家哈嶺與後金軍作戰的經驗,命鐵匠坊又打造了新式標槍和大盾的樣品。
新式標槍以古羅馬帝國軍隊的標槍為樣本,擊中目標後槍頭與槍桿連線處的木銷發生折斷並彎曲,導致敵方無法拾起來後反擊己方。
為了便於攜帶,楊林將新式標槍的長度縮短至三尺半,加重了槍頭和槍桿的份量。並將槍頭製成利於破甲的尖銳形狀,這樣投擲起來殺傷力更大。
長方形大盾的形狀就好比一個圓柱體從上至下被剖開,高一點三米,寬八十厘米。通體由堅硬的木材製成,整體包裹上生牛皮,邊緣和中心位置有鉚釘和鐵梁加固。
它凸面向外,可以讓對方的箭矢在射來時有機率產生側滑。凹面向裡,中心位置與士兵的手臂產生一定的距離,防止敵人箭矢射透盾牌傷到手臂。
盾牌表面繪有猛獸的圖案,這是為了起到恐嚇敵人與戰馬的作用。中間有尖銳的突刺,持盾衝鋒時可以用來刺傷敵軍。這種盾牌與明軍常用盾牌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面積和重量上。屬於步兵用的重型盾牌。
標槍與大盾,是楊林透過與後金軍實戰總結出來的具有克敵效果的裝備。如在富察之戰中阻擊後金軍鑲黃旗,對方在車陣中被刀牌手推擠的無法有效揮舞武器。
再如標槍,在家哈嶺戰鬥中能在十至二十步之內穿透對方的重甲,並撕開和擾亂對方的陣形。
在歷史上,後金軍面對戚家軍、川軍這種擅使標槍的軍隊時,幾乎束手無策傷亡慘重。標槍和大盾的組合,也是古羅馬軍隊縱橫歐亞大陸千餘年的主要裝備之一。
雖然這種組合在作戰時對敵人的衝擊力小,但在近戰時卻會發生巨大的作用。
應該說靉陽城內工匠們的技術很不錯,開始時看著楊林送來圖紙很懵。但是當楊林詳細告訴他們怎樣製作後便了然於胸。不過兩天時間便將標槍和盾牌的樣品製作完成,並送給楊林過目檢驗。
經過嚴格測試,楊林對標槍和盾牌的樣品極為滿意,當即便命人賞了工匠們十兩銀子。當然,現在要想打製出足夠數量的標槍與大盾,不僅需要時間還要銀子。
一面大盾造價一兩銀子,一支標槍造價二錢銀子。這讓沒有額外來錢渠道的楊林是吃不消的,所以他現在只能等鄭昌珉那邊尋礦的訊息。
這一日,春風和煦晴空萬里。軍營校場上一隊隊的官兵已列隊完畢,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這是楊林在蟄居了大半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