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蔡邕認可自己給蔡琰寫情詩 (第1/4頁)
雲博先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賢應約來到蔡府。
楊賢跟著蔡府小斯來到蔡邕書房。
蔡邕見到楊賢一臉高興說道:賢侄快坐。
楊賢朝蔡邕行禮道:“小子見過蔡老”
蔡邕開口道:“昨日賢侄所言當真讓人醍醐灌頂。
從這四句話中,老夫便能感覺到,賢侄志向之遠大,非常人阿。
既然賢侄,志向遠大,肯定也對這治世之道有所見解。
不知賢侄,可否為老夫解惑一二。
楊賢文言道:蔡老您為前輩,小子自然不敢有所相滿。
既然蔡老開口,小子便將自己淺陋想法講與蔡老。
隨後楊賢整理了一下深情,開口道:現在這天下百姓食不果腹,飢餓流民千萬。
當今聖上卻是縱情享樂,更是明目張膽賣官鬻爵。
使有志之士不能出士一展才華。
朝廷被宦官、世家、外戚所把持。
黨派爭奪,此乃大亂之徵兆。
如果不深入的變革執政,離大亂不遠矣!”
蔡邕聽了楊賢的話陷入深思。
暗自想到,自己如何不知道,這些弊端朝廷這些官員,又豈會不知道。
但是誰又有能力改變呢。
自己又何嘗不想匡扶漢室,可是自己能力有限啊!
想到這裡蔡邕搖了搖頭,開口道:“賢侄年紀輕輕就能看透這天下,真乃大才也。
老夫知道賢侄志向,想必更有改變這天下的才華,賢侄可否為老夫解惑?”
楊賢心想,自己可是後世1000多年以後的高材生,自然可以為你解惑。
楊賢一臉嚴肅的說道:蔡老之憂,此乃朝廷的頑疾。
想要根除,必須要有斷頭之志不可為,否則就只能放棄。
蔡邕點了點頭認可了楊賢的話,因為自己也知道大漢現在已經病入膏肓,不用猛藥怎麼能救醒這病重的大漢。
蔡邕:為匡扶大漢,老夫願為這天下以身試之。
楊賢聞言,心道:這老頭真是愚不可及,一心想匡扶漢室,難道這天下就必須是姓劉?
愚忠啊,愚忠!
看來在娶到蔡琰之前,得想辦法改變這位老丈人的想法。
否則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
於是楊賢開口道:敢問蔡老覺得天下什麼最重要?
蔡邕回到:“當然是江山社稷”
楊賢搖了搖頭。
隨後微笑開口道: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蔡邕嚴肅認真的看著楊賢。
楊賢又道: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天下之亂失於民。
蔡邕陷入深思。
楊賢又繼續道:現在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失信於民啊!
蔡邕聽了楊賢的話,感覺不可思議。
小小年紀就有如此見解,令自己深感不如。
蔡邕問道:賢侄可有解決的辦法。
楊賢看到蔡邕嚴肅的表情,回答道:這大漢的病跟始於百姓,那當然要從百姓開始著手。
先解決百姓的生活問題,需要讓百姓吃飽穿暖。
然後取賢任用,把尸位素餐的無能之輩替換掉。
改革官員選取制度,要量才適用。
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看陛下有沒有決心。
否則這都是空談而已,辦法再好也是徒勞。
此話一出,蔡邕感覺這位年輕人未來必定是人中龍鳳。
胸有乾坤之志,又有治世之才。
百年不得的大才啊!
蔡邕越看這個年輕人,就愈發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