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沒頭腦和不高興36...) (第3/4頁)
初雲之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朝謀逆乃是大案,不在秋後問斬之列,查明緣由,確定無錯之後,馬上就被拖到菜市口行刑。
因為要殺的人太多,刀都捲了刃,起初還有人去看熱鬧,再之後眼見菜市口血流成河,殺氣震天,便在沒有人敢去了。
馮明達被殺那天,前去觀刑的人不在少數,只是身形都隱藏在馬車之中,沒有露面。
只有馮四爺光明正大的出現在眾人面前,等待著行刑結束,為其收屍。
韋仲之也去了,身邊是兩個幼孫。
出門的時候,韋夫人神色遲疑,隱約帶著幾分抱怨:“那地方近來死了那麼多人,煞氣太重,帶孩子去,怕會不好呢。”
韋仲之神色自若道:“我有天地間浩然之氣,行得正,坐得直,何懼之有?”
等馮明達被押解上來,隔著馬車的紗窗和簾幕,看著舊時同僚,他臉上不由得浮現出幾分唏噓與感慨來。
韋仲之問兩個孫兒:“知道為什麼要帶你們來嗎?”
兩個孩子面面相覷,齊齊搖頭。
韋仲之輕輕道:“榆陽馮氏,是與我京兆韋氏齊名的門戶啊,不曾想一朝敗落至此。”
他嘆口氣,低聲看著兩個孩子,沒有說什麼大道理,只道:“孟子曰人有三樂,是哪三樂啊?”
兩個孩子齊聲道:“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韋仲之笑了笑,說:“生老病死,哪裡是人能做主的?而教育天下英才,更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
說完,他鄭重道:“只做到第二條,就很好。”
年紀大一些的孫兒仰著頭道:“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韋仲之憐惜的摸了摸他的頭:“人生在世,得一個問心無愧,就很好。”
……
興慶宮。
皇宮裡是沒有一座名為“冷宮”的宮殿的,天子聖恩不至之處,就是冷宮。
當日馮老夫人死後,皇太后落髮出家,身邊親近的舊人都被杖殺,如今,只有幾個聾啞的內侍宮人為她送膳食飲水,昔日繁華富貴的興慶宮,冷的像是一座冰窟。
現在,這冰窟裡來了一位客人。
馮蘭若被人一路引著到興慶宮後殿庵堂中去,入得門後,便見皇太后身著素衣跪坐在佛像前面,滿頭髮絲早被剃去,身形單薄如紙,好像隨時都能被風吹走一般。
雖知道這位姑母當日送自己入宮不懷好意,但此時此刻,見她如此蕭瑟落寞,馮蘭若也不禁有些難言的傷感。
皇太后聽見動靜,回頭見到她,顯而易見的怔了一下。
手裡的念珠掉到地上,淚珠簌簌流下。
馮蘭若見狀,神色不免躑躅起來,正猶豫著是不是該開口,皇太后卻先一步將臉上淚痕拭去,強笑著道:“不必說了。”
她將念珠撿起,又重複了一遍:“不必說了。”
馮蘭若便沒有作聲。
皇太后問她:“你阿耶阿孃可都還好?”
馮蘭若默默的點了點頭。
皇太后再看她衣著髮飾,微露詫異:“你仍舊是淑妃嗎?”
“是,”馮蘭若由衷道:“陛下寬宏,不曾見罪於我。”
皇太后“噢”了一聲,慢慢說:“那很好啊。我原以為你入宮之後,必是死路一條,不曾想竟送了你一場滔天造化。”
她如此坦然,馮蘭若反倒無言以對,低頭看著腳尖,默然不語。
皇太后對著她看了許久,終於道:“陛下召幸過你麼?”
馮蘭若不曾想她會問這個,不由得一頓,然後才回答她:“孝期未出,陛下怎麼會召幸嬪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