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第1/2頁)
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聽到這些書名,萬章與公孫醜吃驚地瞪大了眼睛,他們此時才意識到,眼前這名少年其實並不侷限於道、名兩家的學術,竟然還涉及到法家、兵家。
而對此,孟子亦讚許地點點頭,旋即又問道:「老夫聽你方才與諸子辯論,似乎對我儒家思想亦甚為瞭解,你也看過我儒家的書麼?」
蒙仲回答道:「後輩的啟蒙書物,即是族學內長輩所教授的《論語》。」
聽聞此言,孟子雙眉一挑,臉上的笑容就更甚了,連連點頭道:「《論語》好,《論語》好啊。」
說著,他丟擲了幾個《論語》中的提問,詢問蒙仲,但蒙仲卻能對答如流。
萬章、公孫醜二人微微一愣,旋即他們看向蒙仲時眼中的敵意,亦再次消退了幾分。
因為在拋開門戶之見後,蒙仲簡直跟一名儒家弟子沒有什麼區別,畢竟此子對《論語》實在是太瞭解了。
而這,亦讓孟子感到很寬慰,他略帶驚訝地問惠盎道:「宋人都讀《論語》嗎?」
惠盎聞言便解釋道:「此子乃景亳蒙氏子弟出身,宋國的世族,一般都以《論語》為族子啟蒙。」
「好好。」孟子既欣慰又高興地點點頭。
不得不說,在楊朱思想與墨家思想充斥的當世,宋國國內的家族還能用《論語》作為給族內子弟的啟蒙讀物,這就足以讓孟子對宋國的印象改善幾分。
其實仔細想想,這倒也不奇怪,畢竟儒家的影響力,主要就體現在魯國、宋國、齊國這幾個國家,不過自從齊國誕生了稷下學宮後,儒家對齊國的影響力就逐漸小了。
就當前的世俗來看,楊朱思想主要傳播於秦、魏、趙、韓這幾個國家;而墨家思想,則主要傳播於齊、楚、秦這幾個國家;至於宋國,則主要還是以道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為主——這裡所說的道家,指的是老子、列子、宋銒為代表的道家思想,蒙仲的恩師莊子雖然被譽為老子、列子、宋銒之後的道家傳人,但世人並不是很接受莊子的思想,就連莊子的摯友惠子也曾笑話為是「無用的學術」。
聊著聊著,話題便逐漸轉到了惠盎此番的來意上。
對於惠盎的來意,孟子看得很清楚,無非就是前一陣子他兒子「孟仲」與孫支「孟睪」亦跟隨諸儒家弟子前往彭城勸阻宋王,這讓宋王偃與惠盎等人感到了幾許危機,是故,惠盎特地前來向他解釋。
「宋王欲行王政麼?」孟子用帶著幾分嚴肅的口吻問惠盎道。
聽聞此言,惠盎亦嚴肅地回答:「是,宋王欲行王政。」
這裡所說的王政,跟孟子提倡的「王道」沒有任何關係,只是說宋王要施行其作為君主的權利與責任,說白了就是要攻略其他國家,使宋國變得更強,甚至於挑戰齊國、楚國的地位。
聽了惠盎的話,孟子皺眉說道:「近幾年,時常有弟子詢問老夫有關於滕國的事,滕國已故的君主滕元公,他與老夫相識數十年,在當今世上,滕元公是唯一一位遵循仁政的君主……」
說起此事,孟子就忍不住為之感慨。
跟當年孔子周遊列國一樣,孟子在學有所成後,亦週遊諸國,向各國的君主闡述他的思想,其中,齊國是他最希望爭取的國家。
大約是在孟子四十五歲的時候,孟子帶著學生、隨從前往齊國,希望能說服齊王施行他所主張的仁政——當時的齊國君主乃是「齊威王(田因齊)」。
當時,正值魏國與齊國「徐州相王」時期——即在魏國國相惠施的主張下,魏國與齊國相互承認對方的王位,並以此促成「齊魏結盟」,共同抗擊秦國。
換而言之,齊國當時的風頭很猛,孟子就是在這個時期,帶著學生來到了齊國。
值得一提的是,孟子前往齊國,是被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