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死戰(三) (第1/2頁)
尋找失落的愛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恆昌紅了眼,在床榻邊跪下,磕了三個頭。
軍帳裡的所有士兵,都跪了下來,紛紛磕頭送別於將軍。於崇身邊僅剩的兩個親衛嚎啕痛哭。
一百個親衛,戰死了九十八個,僥倖活下來的,就剩他們兩人了。
劉恆昌用袖子抹了一把眼睛,沙啞著聲音對兩個親衛說道:“仗還沒打完。你們先守著於將軍,去找一具棺木來。等大軍獲勝回程的時候,我們帶於將軍回去。”
死在哪裡就埋骨哪裡,是戰場慣例了。這裡是草原,不是大梁土地。他們不能讓將軍埋骨他鄉,他們要帶於將軍回大梁。
兩個親衛哭著領命。
急匆匆的腳步聲在軍帳外響起。一個身形高大滿臉鬍鬚的壯漢大步走了進來。這個人正是領兵廝殺了半日的秦戰。
緊接著,孟大山也來了。
兩人和於崇相識二十多年,平日裡時常暗中爭鋒較勁,不過,都屬南陽派系,是女帝陛下的心腹班底。遠比別的武將親近。
看著於崇冰涼的屍首,秦戰心中悲慟難當,淚灑當場。孟大山是性情中人,也哭了一場。
“多虧了於將軍死戰不休,將柔然蠻子牢牢拖住,我們才能及時趕來。打了大勝仗,撿了最大的戰功。”劉恆昌的聲音在兩人耳畔響起:“今夜我就寫戰報,將於將軍的功勞都記下。”
秦戰不哭了,抹了一把臉:“劉老弟說得沒錯。這一戰,最大的功臣是於將軍。”
“戰死沙場,是一個武將最好的歸宿。”孟大山聲音沙啞地接了話茬:“於將軍在南陽軍憋了二十年,今日死得其所。”
秦戰孟大山都沒有貪功搶功的意思,很有默契地將軍功都留給於崇。
劉恆昌點點頭,回了軍帳後,立刻寫了一份奏摺。
仗還沒打完,得等大戰結束了,才能派兵護送於崇的屍首回去。奏摺寫完了,默默躺在桌子上,一併安靜等待。
陶大領兵追了兩天兩夜沒閤眼,終於追到了柔然大王子。幾百騎兵被殺了個精光,柔然大王子的頭顱被一刀砍下,掛在陶大的戰馬上。
其餘柔然部落首領,幾乎都被殺了。有的倒是想放下身段,跪地求饒。奈何南陽親衛營的親衛們根本就不給他們張口求饒的機會,舉刀就是殺殺殺。
幾天幾夜的屠戮,令這一片草原的土地被鮮血浸透。柔然蠻子的頭顱被築成了京觀,連愛吃腐肉的烏鴉都被這血腥氣震得不敢飛過來。
範大將軍領兵來得遲了三日,來的時候,大戰基本已經結束。
範大將軍心中是否扼腕,無人知曉。以範大將軍的城府,便是有些遺憾,也絕不會讓劉恆昌等人察覺。
心情鬱悶的時候,範大將軍會來於崇的棺木前站上片刻。為了儲存屍首不腐,棺木裡放了大量的生石灰。離得近了,還是能嗅到難聞的氣味。
範大將軍默默注視著棺木。
於崇,你拼力死戰,留下了柔然蠻子,也留下了自己的性命。大梁這一仗確實打贏了,你的命也沒了。
這樣,值得嗎?
棺木裡躺著的於將軍,面容依舊青黑僵硬,嘴角依然高高揚起。
值得。
大梁贏了,柔然蠻子被徹底蕩平。一切都值得。
……
一個月後。
勞師遠征的大軍浩浩蕩蕩地歸來。
穿著龍袍的女帝陛下,親自策馬迎出了十里。
當日進草原的三路人馬都已匯聚,去的時候十幾萬人,能安然騎馬回來的,只剩七成了。有三萬多士兵永遠地留在了草原裡。戰死的中低等武將,有三十多個。
這樣的戰損,令人痛徹心扉。
最令人痛惜的,是於崇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