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顛美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發射筒的直徑只有80公分,而每架小型無人戰機的大小僅為60公分。
想想家裡或公司常用的瓷磚,一般都是80x80厘米規格。
換句話說,這些小飛機比普通瓷磚還要迷你!
相比之下,作為龐大戰鬥平臺的陸地航母,則有足夠的空間儲存大量這樣體積小巧的無人機!
所有科研人員都因螢幕上展現的場景感到震撼。
起初,大家都大致知道需要一種小型無人戰鬥機來充實陸地航母的戰鬥力,預計也會有一定數量。
但沒想到會見到如此壯觀的一幕:數千萬架迷你無人戰鬥機一同出動,如同烏雲般蔽日,給人極大的心理壓力。
拋開單獨一架小機的威力不談,僅是它們聯合行動的景象就足夠恐怖。
李雨燕緊緊盯著臺上的景熵,眼神裡充滿了敬佩。
其他的同事們也同樣被這個大膽創新的設計思路深深打動。
眾人很快從震驚中恢復過來,畢竟在125兵工廠裡沒有什麼武器是難以想象出來的。
之前已經有過製造超音速潛艇那樣的傑作,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只有這裡的設計師們才敢於構想出這樣一個巨型的陸地戰鬥裝備。
別的地方短期內根本不可能完成這樣的開發專案。
光是為了讓重大的陸地航母跑起來並在必要時刻靈活移動就已經很棘手了。
眼下這艘陸地航母的基本構造已然明朗,景熵甚至還計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強效能。
以往的萬發炮只是用來防護,如今這個群體性的小型飛行器將具備更強的進攻能力。
隨著話題轉到技術細節上來,研究人員開始具體探討起畫面中最初始的那個鏡頭——小飛機如何從圓筒形裝置中射出來。
景熵安排這一環節必然有其理由。
這與傳統飛機啟動方式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戰機可以透過強大的推進力滑行一段距離後升空或者直接垂直起降。
而在錄影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管狀裝置以45度角朝天擺放,使得裡面的小飛機更像是藉助斜坡彈跳出去而非直線起飛。
此外,小飛機被推出時明顯受到巨大推力的影響,並非平緩升空。
這是與傳統彈射起飛顯著不同的地方。
大夥兒猜測,這應該是先把機頭推到一個有斜度的地方,然後用後面的發動機大力推動,就像放煙花那樣把戰機彈出去。
或者乾脆給那些小型無人機施加個強大的外力,直接給它射出去。
這個直徑才80厘米的圓形通道,其實就是用來讓這些迷你戰鬥無人機起飛的!
其實,在東西兩邊陣營最劍拔弩張的時候,都想過用這樣的辦法。
因為在那時,大家認為一旦開戰,普通跑道肯定會成為攻擊的目標。
但飛機得飛啊,還得趕緊飛,那沒辦法了,就得像火箭似的給它發射出去。
畢竟飛機是靠翅膀升空的,跑得越快就能越早飛起來,也不需要垂直往上衝,有個傾斜角度就行,用力一推就搞定。
那時候的技術沒現在發達,各種起飛方式也都挺原始粗暴的。
基本上各家都是斜著擺放,配合火箭助推器來幹。
白鷹國跟北極熊國更聰明些,他們的裝置帶輪子,可以從地道或掩體里拉出來,用完還能拖回去繼續用。
但後來發現就算飛機上天完成了任務也沒地兒降落,所以這種一次性玩法最後也只是停留在實驗階段了。
沒想到,這招在近百年後竟然被景熵又翻出來研究!實際上,在現實世界中更有意義的是海軍那種滑行助飛法——當速度上來後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