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第2/3頁)
[美]大衛·哈伯斯塔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據第一修正案發表的演說多麼強有力地證明他們每一時刻的所作所為都正當無害,無論比爾佩利辦公室牆上掛的是埃德默羅(ed urrow)而非&ldo;貝佛利山的鄉下佬&rdo;的照片,在相當長的歲月裡,進行商品宣傳的天性是無法抑制的,特別是大多數的廣播官員,打心眼裡視新聞與公益服務為一種施捨行為。事實確實如此,先在無線電廣播,隨後在電視播映中取得的重大成就,都不是自覺自願爭取得來的。只有某一聯播網在節目製作方面落後,或者時間安排不盡如人意,在損失較小的情況下,它才強調公益服務。僅在此時,播放新聞與公共事務便成了贏得聲譽的最好方式。
1954年,羅伯特金特納(robert ktner)利用電視轉播軍隊-麥卡錫(ary-arthy)聽證會,向全國(也對美國廣播公司)作了一次公益服務。只有他的聯播網做過這種事。實際上,當時全國廣播公司處於可憐的衰弱狀態,沒有排定節目,當然就談不上損失。於是,這一多少帶有英雄主義意味的壯舉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完成了。此後,金特納讓全國廣播公司偏重播送激動人心的新聞,這個做法同樣出自於需要。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各個方面都比全國廣播公司強一手,為什麼不在新聞上下工夫,使電臺鼓舞人心,毫不懊悔地打破千篇一律名聲不佳的節目安排?何況這種安排隨時可以棄之千里。但到最後,各個聯播網均加強了節目安排,都有了各自的勢頭後聲譽鵲起,誰也不願無端打亂節目了。
比爾佩利參與公共事務的首次行動,發生在進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早期。原因是他看到全國廣播公司在大眾娛樂節目上碩果纍纍,從而明白新手要想建立聲譽,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抓住新聞不放鬆。儘管它不能馬上給聯播網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是可以很快地給聯播網增光添彩,到了1930年,比爾佩利首先清楚地發現,公司的公共事務部變得越來越重要,其次,這個部門的工作也將變得非常敏感和困難。聯播網可以在公益事業方面做出許多事情,但也會招來爭議、不和、壓力、憤怒乃至法律糾紛。佩利本人應付這些事十分外行,他既未經過專門訓練,又討厭爭論和糾纏不休。於是就在那年,即他接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後兩年,做出了一個對聯播網內部結構影響極大的決定。他僱用了一位叫埃德克勞伯(ed klauber)的人。此人在公司擔任兩個角色。第一任務是組織新聞廣播,第二任務是確定廣播的標準和聯播網公益事務部門的工作範圍。他的第二任務與前者緊密相關。他成為對比爾佩利有影響的人物。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