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第1/3頁)
[美]大衛·哈伯斯塔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際政治] 《媒介與權勢:誰掌管美國》作者:[美]大衛&iddot;哈伯斯塔姆【完結】
------------
序:天黑道晚安(一)
------------
天黑道晚安
‐‐哈伯斯塔姆《媒介與權勢》序
熊培雲
現代傳播學很像是古時的哲學。當傳播學今成顯學,我們已經很難為其劃出具體疆界,因為它幾乎涉獵了所有學科。這既包括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社會科學,又諸如生物學、物理學、資訊科學、網路學等自然科學同樣為傳播理論的形成及流變提供源頭活水。
今天,倘使我們走進&ldo;柏拉圖洞穴&rdo;和柏拉圖試圖建立的&ldo;哲人王&rdo;統治的理想國,不難發現,這位希臘哲人窮其一生所進行的研究,與其說是哲學,弗如說是政治傳播學。
傳播學攻城略地,有學者甚至將文明的生息與傳播直接聯絡起來。正如哈羅德英尼斯(harold nis,1894-1952)所指出,&ldo;一種媒介經過長期使用之後,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它傳播的知識特徵。也許可以說,它無孔不入的影響創造出來的文明,最終難以儲存其活力和靈活性。也許還可以說,一種新媒介的長處,將導致一種新文明的產生。&rdo;由此出發,這位半路出家的經濟學家以媒介為標準,將人類文明分為埃及文明(莎紙草和聖書文字)、希臘羅馬文明(拼音文字)、中世紀時期(羊皮紙和抄本)、中國紙筆時期、印刷術初期、啟蒙時期(報紙的誕生)、機器印刷時期(印刷機、鑄字機、鉛版、機製紙)、電影時期、廣播時期等九個階斷。倘使英尼斯今天仍然健在,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會激情澎湃地將我們這個時代的文明定義為&ldo;網際網路文明&rdo;。有人可能認為英氏分期法粗枝大葉,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我們將人類早期的集市看做是一種用來傳遞貨幣與商品的媒介,同樣也可以將商業文明視為這種&ldo;集市媒介&rdo;的延伸。
筆者並非英尼斯那樣的堅定的媒介決定論者。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從經濟與社會的角度,還是從物理或生物學的角度來觀望這個世界,我們都不難得出這樣一個&ldo;傳播創世紀&rdo;的結論。從某種意義上說,傳播就是上帝,傳播就是那隻推動世界的上帝之手。無論是生命最初的形成,還是人在社會中的交相成長;無論是人類早期的自由遷徙,還是今天席捲世界的全球化浪潮;無論是人們藏之名山的著書立說,還是旨在傳宗接代的婚姻生活,凡此種種,歸根到底都拜賜於人類始於遠古、一以貫之的&ldo;傳播精神&rdo;。有理由認為,正是這種&ldo;傳播天性&rdo;,使人類不可避免地從一個個封閉社會逐步升級到更加開放的社會。開放因此和人類一樣面向未來,生生不息,未有終點。
英尼斯十分迷戀古希臘的口頭傳統。面對印刷術的發明,他曾經不無悲情地慨嘆這種&ldo;文明的倒退&rdo;,&ldo;我們又回歸眼睛佔支配地位的文明,而不是耳朵佔支配地位的文明。&rdo;所以,&ldo;希臘在標誌著文明進步的印刷術出現之後卻逐漸衰落了&rdo;。但是,英尼斯的自相矛盾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其後他同樣指出,正是廣播和喇叭的發明導致了希特勒的上臺。換言之,耳朵佔支配地位的文明同樣沒有給世界帶來真正的安全。
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塞奇莫斯科維奇(ser osvici)在《群氓的時代》中談到&ldo;媒體是威望的消費者&rdo;時有這樣一段評價:&ldo;古希臘在一代人中也許能造就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