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 (第3/4頁)
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帝遷去北京了。
先不說皇帝賞賜的那二十頃地,就是這幾年間,徐家自己買下的田地——不算親朋好友寄在他們家名下的,66續續也都有二十頃了。這可是不小的花銷,但饒是如此,徐師母給徐循交了底,“也還有大幾千兩的現銀留著給你弟弟娶媳婦兒。”
徐循嚇了一跳,“這麼多銀子,哪裡來的?”她自己手頭現銀摺合起來都不超過一萬兩,她可沒有買地。
徐師母很自然地道,“家裡有人做生意的,借了咱們的名頭,自然都要給些好處的——”
見了徐循的神色,她撲哧笑了,“安心罷,都是正經生意,開了一個生藥鋪,一個胭脂鋪,都是來錢極快的。就是託在咱們名下,少交些苛捐雜稅,又免去和三教九流夾纏罷了。”
這年頭做生意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收過路費那是非常常見的,你比如說從北京去天津這條路,都是大道,沒過幾個關口吧?但是出北京城門,出天津城門都要給關稅,有時候一條路上關隘多了,稅費比貨物本身的價值都高。在前朝這樣的事非常常見,國朝雖然沒那麼誇張,但也還是有稅要繳納。——不過,如果你是託在有權勢的人名下的話,給稅吏塞點錢基本也就不用納稅了。最要緊是因為你有背景,有底氣,和江湖上那些專事敲詐勒索的無賴們周旋起來,說話聲音都響亮。就是正經的生意人也都樂意投靠一門好親,比如雨花臺的趙舉人,原來名下就有好幾間鋪子,都是熟人託過去的,不明底細的他還不肯收哩。
徐循是知道這個道理,但仍不免有些憂心忡忡,徐師母見了,便說道,“那兩個鋪子,一個是你孃家七表舅他女婿的買賣,還有一個就是你六堂叔和人合夥做的。都是自家親眷,蠻可以放心。”
算上這兩間鋪子給的‘保護費’,再加上親戚們寄田的‘保護費’,還有徐循幾次晉升時宮裡的賞賜,徐家這幾年快速發家倒也很正常。難得見一次面,徐循也不想問東問西,敗壞了母親的興致,聞言便笑道,“不是不放心,只是我在宮裡不明白外頭的事,免不得多問幾句。”
遂又問徐小妹。“小妹如今已成親了吧?那時我在北京,也不能賞點什麼,今日娘你帶幾樣東西回去,我都想好了,一樣你留著自帶,一樣給小妹。至於小弟,日後娶親時我也有預備的。”
徐小妹比徐循也就小兩歲,民間成親比較晚,徐家的家業一直在上升,她的行情也是越來越好,說親的人也是絡繹不絕,趙舉人的兒子本來也是四角俱全,可惜因為死過一任老婆,早都在這場淘汰賽裡出局了。徐小妹直到十八歲才說上了一門親,說的是趙舉人的侄子——兒子不行,侄子上陣,趙家是鐵了心要把徐小妹給說進門了。
“光是聘禮就給了三頃地,都是上等的水澆地。”徐師母便備細給徐循說起徐小妹的婚事,也是說得眉飛色舞的,看得出來,這是她心中的得意事。“你也知道,趙舉人家底厚實,他那一房地還不多,都是中舉後慢慢發達起來。他那侄子,父親是趙舉人的大哥,溧水縣有一小半的地都是趙家的。且他是長房長孫,那些地,以後一多半是他的,且又知根知底——”
徐循也覺得這門親事說得很好,要知道外戚說親一般不說讀書人,讀書人也沒有要說外戚的,商人和地主比起來,當然是地主更牢靠。再說,說親最怕是隻聽媒婆一張嘴,過門了才知道一團糟,趙家好歹和徐家接觸了一代人了,趙舉人本人除了風流一點,沒有什麼大的毛病,趙家的規矩也一直都很嚴明。
“陪嫁也沒委屈了小妹,壓箱現銀給了一千兩!”徐師母衝徐循比了比手指,“打嫁妝又花了一千兩……小妹在南京的時候,和姑爺一道,想回孃家就回孃家,現在我們雖然上來了,可你舅舅他們還在呢,一樣受不得氣的。”
徐循聽說,心裡也是鬆快多了,她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