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放開朕,朕沒瘋 (第1/3頁)
覆舟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神聖羅馬帝國。
由日耳曼人與羅馬教廷聯手打造,兼具基督偉大理想與世俗貴族秩序於一身的文明(存疑)古國。
著名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伏爾泰)曾經銳評這位鄰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這句話大約有七成來自伏爾泰作為一個法國人對德國的民族厭惡,剩下三成卻實實在在地反映了神聖羅馬的真實樣貌。
作為一個以日耳曼德意志人為主體,包含日耳曼弗里斯蘭人、義大利拉丁人、斯拉夫捷克人、斯拉夫波蘭人等等諸多民族聯合組建的普世帝國,神聖羅馬長期以來一直以鬆散聯邦的姿態存在在歐洲大舞臺上。
神羅沒有統一的外交,沒有統一的軍隊,沒有統一的文化,沒有統一的語言,到了十五世紀,胡斯起義的惡劣影響讓神羅遍地異端,連統一的宗教都快堅持不下去了。
這個帝國甚至連皇帝都是投票選舉,差不多每一百年就會換一屆王朝,城頭都快插不下變幻的大王旗了。
當神聖羅馬初建之日,神羅皇帝與教廷約定: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羅馬教皇繼承古羅馬的精神,神聖羅馬繼承古羅馬的肉體。雙方攜手向前,共同扞衛偉大的耶穌基督事業。
但自建立伊始,神羅幾乎沒有一天和教廷的關係良好,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國名中的神聖二字權當放了個屁,散了。
這不。
才不過一年時間,從奧地利公爵加冕為神聖羅馬帝皇的弗雷德裡克三世立刻迫不及待地開始第二次入侵義大利。
二十多艘風帆戰艦和數不清的運輸船,懸掛著奧地利的金黑黑鷹旗揚帆起航。
由於運載量有限,先頭船隻上只載著三千餘名士兵和可供士兵一個月所需的配給。
威尼斯人不愧是全歐洲最會做生意的團體,深諳服務效率在客人心目中的重要性,緊趕慢趕著將奧地利採購的四艘戰艦與附贈的兩艘一同開赴的裡雅斯特港。
這些都是威尼斯淘汰的老船,否則也輪不到奧地利撿這個便宜。
但對威尼斯而言的落後,對其他國家來說可不一定。
這六艘噸位超過三百噸的三桅戰艦,再加上奧地利原有的十幾條八十噸的舊式雙桅帆船,共計三十二艘,已然是亞德里亞海僅次於威尼斯的規模——雖然亞德里亞海沿岸總共也沒幾個國家養得起海軍。
在後世歷史學家研究歐洲大帆船發展史時,常常將起源於葡萄牙的卡拉克遠洋帆船作為標杆。
卡拉克(Carrack)大帆船是歐洲第一批專為遠洋探險設計的風帆艦,為了儲存更多的飲水和食物,卡拉克帆船擁有相較一般船隻更寬的甲板和更高的船體,同時別出心裁地設計了單個桅杆上安裝多塊帆布,以便於靈活操控和在暴風雨中穩定船體。
但事實上,同時期的歐洲並不只有這一類設計理念。
地中海是一片相對封閉卻又經貿繁榮的海洋,在開鑿蘇伊士運河前,地中海唯二通往大洋的通道只有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還因此被許多人戲稱為“澡盆”。
威尼斯的勢力範圍直到滅亡都沒有邁出地中海一步,“短航程,多載貨”的需求導致威尼斯人的船隻設計理念和葡萄牙人截然不同,反而和遠在萬里之外的中日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例如這一次賣給奧地利的三桅帆船,威尼斯習慣性地在船艙內安裝了大量操槳室作為輔助動力,令戰艦有了更深吃水和穩定性的同時,卻浪費了許多無意義的噸位在艙室,導致甲板的炮位數量遠不及卡拉克帆船,更別提短到可憐的補給攜帶量和航程了。
不過就算如此,弗雷德裡克也已經非常滿意。
望著這支真正屬於自己的新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