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布林尼的失誤 (第1/2頁)
雲海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吳三桂反叛清朝最主要的不是他本身,其實還有些以前蠢蠢欲動的勢力隨著這次的吳三桂反叛之風一起湊熱鬧的,可以想想這個時候距離明朝滅亡已經快30年了,那麼念及明朝好的估計也跟吳三桂的歲數差不多了,所以說那些前明的根本就翻不起多大浪,就是臺灣有個鄭經,蒙古這邊有個布林尼兩個算是比較大的勢力。
察哈爾部首領布林尼雖獲清廷封為親王,位列內蒙古諸王公之上,但布林尼以成吉思汗之嫡裔卻受他人之制感到屈辱,常懷為其祖父林丹汗復仇之心。到了布林尼這代已經第三代了,因為當年林丹汗與皇太極打仗,被多爾袞趕到了大草灘上,皇太極招降了他的兒子額哲,並且娶了他媽,也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額哲感恩戴德,那就肯定忘記了他皇太極是殺害父親的兇手了。但是好景不長額哲死了之後,他的弟弟和他弟弟的兒子對大清就不是那麼友好了,他的弟弟阿布鼐後來也是被大清捉了去,永遠圈進,命他的兒子布林尼接替王位,所以這個布林尼對大清也沒啥好感。
正好1675年,聽聞吳三桂舉兵攻佔江南六省,清軍主力大舉南下,而北京防衛空虛,本以為察哈爾王布林尼率領鐵騎幫著康熙一起平叛,但是沒想到布林尼起兵呼應吳三桂,趁火打劫,威脅清廷後方。幸虧康熙留了一手,因為他早就知道這個布林尼對朝廷的忠心耿耿是裝出來的畢竟阿布鼐的仇就放在那裡的,所以康熙對他是暗中監視,如果不這樣的話,等到他打到了北京城才發現,那這個大清的故事也就能書寫到這了。
可是當時清廷無兵可調,不但沒有兵連將都沒有,這個時候孝莊太皇太后給他推薦了一個人,圖海,他原來是中和殿大學士兼任禮部尚書聽名字就知道這哥們是個文官,相當於今天的文化教育部的部長,並且他已經賦閒在家很長時間,是個退居二線的老幹部,任命他為滿洲都統,說到這個圖海啊,可以說說順治的帝王心術,圖海其實原來是留給康熙的一位輔佐之臣,儘管他不是四大輔政大臣之列,但是順治對他是寄予厚望的。當然這可能就是皇帝的心術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他隨便找了個理由就將圖海下了大獄了,差點還給斬首了。可憐的圖海不知道實情,還一直向皇帝喊冤,順治皇帝當然知道他冤枉,自古以來,冤枉你的知道你有多冤枉,就是他王八蛋整的你,他當然知道了。順治為什麼這樣對圖海?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他知道讓人忠心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恩賜的讓他感激涕零,要不就是讓他責罰的心生恐懼,很顯然順治對圖海的方式選擇了後者。這招很奏效,康熙繼位之後,恰巧趕上了察哈爾的叛亂,立刻按照順治留下的遺言,將圖海重用加提拔,因為這個時候圖海對康熙的恩德是感激涕零,自然對康熙是忠心耿耿。
但是沒有兵,只能憑藉太皇太后之威望招募八旗家奴壯丁數萬人,圖海知道家奴的戰鬥力跟正規軍的是沒法比的,但是還要打仗怎麼辦呢,那就靠搶吧。於是靠劫掠維持士氣。圖海說這個察哈爾這支啊,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孫,元朝統治了中國近100年,那他們家的錢那海了去了,光是黃金就是一萬萬兩,更以察哈爾繼承元代數百年之業、財寶不可數計,激勵士兵奮戰。這些包衣奴才一聽這個那不是去打仗送死去了,簡直就是去搶劫去了。這幫人是一路勢如破竹,這個時候布林尼又判斷失誤,他想的是朝廷沒工夫收拾他沒想到圖海直接打到家門口了。至察哈爾達祿,布林尼設伏於大梁山之下,以三千騎兵引誘圖海。清軍追至大梁山,伏兵四起,圖海率軍處以死地而奮戰,大破察哈爾軍,兩個月就班師凱旋,康熙一看我天,這圖海這麼能打,於是任命他為撫遠大將軍。西北戰場的重任又落到了他的肩上。
在察哈爾舉兵的同時,時任陝甘右鎮總兵王輔臣,農民軍出身,為吳三桂義子。聽聞吳三桂起兵,王輔臣先命其子王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