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7 章 戰後的焦頭爛額 (第2/4頁)
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知道要頭疼到什麼時候。
西突厥和高麗的領土都又遠又偏僻,大唐勉強治理只會拖累自身,羈縻統治似乎最為合理;可大唐又不相信西突厥和高麗,現在放他們完全自治,等他們稍稍恢復元氣,肯定又會叛離大唐。
特別是西突厥,天高路遠,多叛幾次,軍費飆高,大唐考慮國內百姓的負擔,可能就要選擇放棄控制西突厥了。
對這件事,李世民和李玄霸早就有計劃。
他們的計劃就是高熲留下的“棋譜”,在羈縻州中插|入直屬州府,在水土最肥沃的地方屯兵屯田,將羈縻州分割併網住。
這也不是老制度了。巴蜀就是採取這樣的形式。在巴蜀,成都平原一直都是朝廷直管,但成都平原周邊全是羈縻小州,只名義上臣服即可。
嶺南現在也是採取的這樣的形式,在少數平原上建城修路,把堅固的城池連起來,剩餘的地方其實都是羈縻統治。
這樣的統治方式,說難聽點是政令不出郡城,但這又何嘗不是用郡城鎮壓一地?
李世民雖然已經有了計劃,執行卻是大難事。
以前西域和遼東是老師們在鎮守。老師們逐步在自己勢力範圍內推行均田制,改變羈縻自治制度,幾乎不需要李世民操心。
待老師離世,他要選出一個替代老師的人,滿朝俊秀居然挑不出一個完全合乎他心意的空閒人。
田地政策是官府通知的基礎。西域和遼東的百姓都還對大唐陌生而警惕,其地的肥沃貧瘠也差距很大,新的田地政策很難推行。
均田制不是隨隨便便按照面積分田就算結束,而是要按照肥田和薄田來分配和收稅,才能讓百姓接受。
試想一下,如果薄田按照肥田來徵稅,豈不是把百姓逼死?這兩地的百姓本就對大唐不熟悉,只要官員稍稍一懶惰,百姓感覺過不下去,就可能逃入深山和草原,然後聚眾為賊。
內地的賊能剿滅,邊疆的賊很容易尾大不掉,成為新的割據勢力。
李世民相信大臣們的忠心和才幹,但一想到老師們已經開了個好頭,如果選了個不合適的人讓老師的努力功虧一簣,他心頭壓力就大得只想趴桌子上嘆氣,在選人赴任上犯了拖延症。
再拖延症(),李世民也得儘快選出人來。
大唐的軍隊在戰鬥的時候不需要李世民太擔心8[()]8『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一旦脫離了戰爭狀態,李世民就時刻膽戰心驚,生怕這群人乾點什麼畜生事,需要趕緊派人去治理打下的地方,把軍隊召回來。
李智雲已經寫信來抱怨,自己又罰了一個李世民沒記住名字的將領。
這群人有的想要軍功,有的甚至只是無聊,就帶人去騷擾附近牧民。
李世民以前搶劫突厥部落是因為突厥是敵人。現在牧民們也是李世民的子民,可不能讓他們亂來。何況這些人看見好欺負的就欺負,可不會管什麼牧民不牧民。
薛收也在抱怨此事,還把侯君集綁了回來,以儆效尤。
侯君集在高麗戰場上立了大功,但一立功就飄,無視薛收的命令,搶了高麗某家貴族的錢財。
他們都在催促大唐的皇帝趕緊派可靠的地方官來。
李世民扒拉了一下人才庫,把第一次及第的進士們用了起來。
在大唐第一次正式科舉金榜題名的進士大部分都是隋朝的“遺珠”,年齡才華資歷都不是真正的新手。在朝中學習了幾年後,他們也可以大用了。
李玄霸早早塑造出科舉進士“清貴”的名聲,這群讀書人就算不是真的“清貴”,為了在朝堂中找到不同於勳貴的賽道,也會拗出個清貴的模樣,朝堂上的魏徵,和朝堂下的不入仕的大儒王雲,就是他們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