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第2/2頁)
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 1955 年的工業總產量中, 社會主義經濟成份所佔比重達 80以上。從 1952 年春開始的農業合作化運動 穩步發展,到 1955 年已有約 20 萬戶農民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他們擁有的 土地佔可耕地的 25以上。
1952 年 7 月,統一社會黨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會議確定了民主德國政
治經濟發展的新任務,要求將有計劃建設社會主義基礎作為全國的主要任 務。
但是,由於&ldo;一五&rdo;計劃的頭兩年偏重對重工業的優先投資,影響了日
用消費品的生產,人民生活水平低於聯邦德國。黨和國家某些機關在工作中 也存在一些缺點和錯誤,因而引起了部分群眾的不滿情緒。聚集在西柏林的 反動勢力利用了這種不滿情緒,煽動一部分人起來反對社會主義制度。1953
年 6 月 17 日,柏林發生了罷工和騷亂事件,並迅速席捲各工業區。據東德總 理格羅提渥承認,共有 272 個鄉和 30 多萬人捲入罷工。罷工工人舉行示威遊 行,衝擊辦公大樓,並把東德部長會議副主席奧託&iddot;努施克綁架到美國佔領 區。最後由佔領國蘇聯出動大批坦克才平息了事態。事件過後,統一社會黨 總結經驗教訓,認識到在經濟政策上犯錯誤就會脫離群眾。1953 年 7 月 14 日統一社會黨的三屆十五中全會透過《黨的新方針和任務》的決議,提出要 根本改善德國的經濟和政治狀況,並在這個基礎上大幅度提高工人階級和全
體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1954 年 3‐4 月,統一社會黨召開&ldo;四大&rdo;,進一 步強調要加強工農聯盟,加強國家機關同勞動群眾的聯絡,發揚黨內民主。 會議還取消了黨的主席的設定,由 1950‐1953 年任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53 年起任黨中央第一書記的瓦爾特&iddot;烏布利希為黨的主要領導人。
1956 年東德開始執行第二個五年計劃。該計劃強呼叫最新技術改造國民 經濟,優先發展重工業以確保技術革新,並對工農業產量、勞動生產率等提 出了具體指標。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