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小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次日,微風輕柔地拂過,道路兩旁的樹木枝葉搖曳,沙沙作響,彷彿在低語著歲月的故事。
行至中途,一位面容憔悴、腳步虛浮的路人突然闖入我們的視線。他緊緊捂著腹部,眉頭擰成了疙瘩,臉上寫滿了痛苦,聲音顫抖地向我們求助。
“這位先生,我這腹痛之症已有數月之久,每日都如同身處煉獄,備受折磨。這疼痛時作時止,發作起來就如刀絞一般,難以忍受,還伴有腹脹、噯氣,食慾也是每況愈下,整個人都被這病給拖垮了。”路人有氣無力地自述著病情,眼神中滿是痛苦與無助。
太爺爺聽聞,神情專注,先是仔細端詳其面色,只見其面色微黃,缺少光澤;隨後又為其切脈,脈象弦而緩。太爺爺手撫下巴,思索片刻後說道:“你這乃是肝氣犯胃,加之脾胃虛弱所致。肝主疏洩,情志不舒則肝氣鬱結,肝氣橫逆犯胃,致使胃失和降,故而出現腹痛、腹脹、噯氣之症;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虛弱,則運化無力,故而食慾不佳。”
說罷,太爺爺目光堅定,決意施以針刺之法為其治療。只見太爺爺眼神專注而沉著,迅速而精準地找準穴位,正是那外陵穴。太爺爺緩聲說道:“這外陵穴,位於下腹部,當臍中下 1 寸,距前正中線 2 寸處。此穴屬足陽明胃經,有調理胃腸、行氣止痛之效。不僅能療愈你這腹痛之症,對於疝氣所致的少腹疼痛、痛經等病亦有顯著良效。”
言罷,太爺爺手法嫻熟地將銀針穩穩紮入外陵穴,行針片刻後,那路人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原本蒼白的臉上也慢慢有了血色。
路人喜不自禁,感激涕零,連連作揖道謝:“先生真是神醫啊!妙手回春,救我於苦痛之中。”
太爺爺微笑著擺擺手,神色溫和:“治病救人,乃醫者本分。你回去之後還需多加註意調養,保持心情舒暢,切勿憂思惱怒,飲食亦當規律有節,切忌貪食生冷油膩之物。”
告別路人,我和太爺爺繼續前行,踏上前往南陽的路途。而太爺爺的高超醫術和仁善之心,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間,成為我人生道路上永不磨滅的明燈。
後來我聽太爺爺給我說,外陵穴,隸屬足陽明胃經。“外”,在傳統文化中常代表著外部、表象;“陵”,有著高大、巍峨之意,猶如崇山峻嶺。外陵穴所處之位肌肉隆起,恰似一座壯觀的丘陵屹立於腹部外側,故而獲此名。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邃內涵裡,穴位之名往往蘊含著神秘而獨特的寓意。外陵之“外”,暗示著此穴所應對的病症多源自外界因素對身體的侵襲,或是氣血在體表執行時產生的不暢。“陵”字,不僅象徵著高大堅固,更有一種守護與穩定的力量。
談到令人備受折磨的腹痛,外陵穴宛如一位威風凜凜的鎮關大將。腹痛常常是由於外感風邪、寒邪的肆虐,或是食積的阻塞,致使腹部氣血瘀滯,如同敵軍對城池的瘋狂攻擊。此時的外陵穴就如同城池外堅固的堡壘,刺激它,便能迅速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如同一股強大的力量將敵軍擊退,讓氣血的執行恢復如初,使腹痛得以緩解。
而面對疝氣這一頑疾,外陵穴則搖身一變,成為一座莊嚴肅穆的正義陵墓。疝氣多因肝鬱氣滯、寒溼凝滯等因素,致使體內氣血執行紊亂,仿若天地失序。外陵穴此時就像一座神聖的陵墓,專門收納並埋葬這些致病的“邪祟”。它能行氣散結、祛溼散寒,恰似重新恢復了天地間的和諧秩序,讓疝氣症狀得到顯著改善。
在臨床應用中,透過針刺、艾灸或按摩外陵穴,彷彿是在召喚沉睡已久的古老守護之力。這股力量能夠激發穴位內在的調節機制,如同啟動了一部精妙的機關,從而調整胃腸的功能,達到扶正祛邪、平衡陰陽的神奇效果。外陵穴就如同一位默默守護的衛士,憑藉著其深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