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醫生被患者氣病了,折衷的辦法 (第1/5頁)
江邊魚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連主任約四十七八歲的年紀,工作非常努力,且醫學知識豐富,功底紮實,深受大家好評。
簡單的向醫院領導彙報後,他不顧舟車勞頓,很快便回到科室開始工作。
按傳統,像他這種剛回國的當天完全可以回家休息。
醫生辦公室內,連主任開啟電腦,登陸內網,習慣性的檢視本科室近期的病人。
得益於計算機與網路的廣泛應用,醫院的內網建設也是日漸完善。
醫生登陸個人賬號後,可以憑個人許可權檢視組內的病例。
連主任的權力更大一些,可以檢視整個科室的病例。
已出院、待處理、重點監護或觀察、未診斷的疑難病例……
這些全部都有清晰的分類,一目瞭然。
也方便科室醫生及時掌握手裡的病人動態。
“我們第一組怎麼壓了這麼多未診斷的疑難病例?”
連主任皺了皺眉頭。
“有很多病例的診斷難度確實極高,還有兩例兒科轉過來的疑難病例,住院觀察期間,家屬因為看不到顯著療效,選擇自動出院。”
年輕醫生在旁邊小心翼翼的解釋。
醫院對於自動出院的病人向來很無奈。
說白了就是病人強行出院。
醫院不是監獄,家屬和病人對療效不滿,或者對醫院的醫護人員產生質疑,想要出院誰也攔不住。
當然,這種是拿不到出院證明的。
“兩例兒科轉過來的都是發熱、腹瀉、黏液水樣大便?”
連主任點開掃了兩眼,音調也提高了不少。
治療腹瀉是胃腸內科第一組的強項,兩例自動出院的患者,均為腹瀉、發燒,這讓他很自然的露出一絲不滿表情。
“這兩例腹瀉都不好治。第一例是兒童醫院轉過來的,在那邊已經治療很長一段時間了。羊主任是首診兼主診醫師,給患兒做了三次糞培養,結果均為陰性。家屬在兒童醫院治療可能本就積累了一點情緒,就有些不樂意了,跟護士抱怨,說我們醫院難道就只會查糞便嗎?
當天上午,家屬就帶著孩子自動出院了。
為了這事,羊主任都被氣病了。”
有些年紀大點的醫生,成名之後養尊處優,早就養出了一口傲氣。
遇到這種情況,被家屬質疑水平不行,一口氣憋著,直接就能被氣倒。
“怪不得今天沒看到羊主任呢!那第二例又是怎麼回事?”
“這個病兒入院後住院五天,腹瀉總病程長達20日,糞便中帶有黏液和膿血。初診方向偽膜性腸炎,已經送去做病理了。結果還沒出來,家屬就自動出院了。這個病兒的家屬對我們產生質疑,可能是受了前一例病嬰家屬的影響。”
起鬨,帶節湊,無處不在。
醫院病房尤其容易發生這種事情。
當一個家屬對醫院產生不滿時,他會千方百計的向同病房的病友、家屬散佈各種帶有偏見的言論。
有智慧和定力的家屬只會聽一聽,不當真。
但是另一位病人正好治療也不理想時,那就容易偏聽偏信了。
對於這種事,醫院一般也沒什麼好辦法。
說實話,對於醫院而言,走掉一兩個難纏的病患,底層的醫護應該是比較高興的。
大醫院從來不缺病人。
患者在醫院住著,醫護們就要負責。出院了,那就是患者和家屬對自己負責了。
“去忙你的吧,我先看看!”
連主任把年輕醫生打發走以後,開始仔細檢視一個個疑難病例。
醫院有三級查房制度。
普通病例一般由住院醫師和主治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