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醜五、請轉法輪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一百五十二面。我們看醜五的“請轉法輪”。

天台智者大師把整部《法華經》分成兩大科:第一大科是約跡門開權顯實,講到佛陀的智慧,就是我們修學成佛的因地——你為什麼能夠成佛。當然,你可以說因為他修六度波羅蜜。其實這個都是枝末,他的根本在掌握了佛陀的智慧,所以他成佛。所以,我們在成佛過程當中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知什麼是佛陀的智慧,這第一點。第二點,就是講到約本門開近顯遠,講到佛陀的功德,就是講果地。所以整個《法華經》就講兩件事情,第一個是佛陀的智慧,第二個是佛陀的功德。

從修學次第來說,我們要先掌握佛陀的智慧,說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一般佛弟子學佛以後,你叫他佈施他就佈施,你要他持戒他就持戒,但是到底佛陀為什麼要我們佈施,為什麼要持戒,佛陀的真實義在哪裡,一般的人是不清楚的。不清楚,就仰仗信心,他沒有很高深的智慧。

那麼,什麼是佛陀的智慧呢?本經講到佛陀有兩種智慧:一個是實智,佛陀真實的智慧,自己受用的智慧;一個是權智,佛陀教化眾生的智慧。佛陀的實智,就是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現前一念心性,它是清淨本然,但是它又具足無量的功德,所以我們說一心三觀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是指它清淨的本體,離一切相;即假指的是,它雖然是空,但是它具足無量的性功德,它即假,它具足。這個心性,它的特點就是無所得,因為全部都是自己內心具足的,只是說它有沒有顯現,就差在這裡。

佛陀真實智慧是無所得,那這個地方就有問題了。因為凡夫的心不叫心性,我們叫心識,我們凡夫叫做現前一念心識。這開出來當然是八識,合起來就是一念心識。我們凡夫的心識是有所得,因為無量劫來,我們在輪迴當中已經養成了這種習慣的思考。我們每一生都希望有點東西得到,所以最後才會追求,整個生命的動力來自於有所得。這樣,佛心、眾生心,佛陀知見跟眾生知見,就產生了很大的落差,一個無所得,一個有所得。所以佛陀必須怎麼樣?用權法,用方便法門,用五乘的因果來攝受我們。

佛陀說,好,反正你希望有所得,那也沒關係,《法華經》說一句話,叫做“先以欲鉤牽,再令入佛智”。如果佛陀今天告訴我們說,你好好佈施,那結果呢?結果,你本來都沒有得到什麼東西,因為你的福報本來就具足的,那這樣子我們眾生就不能生起好樂,不能生起希望,那你就不會精進地修佈施了。所以佛陀必須先講出因果,講因緣果報,說,你佈施,雖然犧牲了你很多的資財,但是你來生因為佈施的關係,創造快樂的果報。佛陀先把根本的心性隱蓋起來,佛陀先跟你談因果。你為什麼要持戒?因為你持戒成就尊貴身。你為什麼要念佛呢?因為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受用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所以佛陀“先以欲鉤牽”,先創造你的希望,先滿足你的希望。

於是,佛弟子來到三寶的地方那就各取所需了,反正佛陀的法門有五乘。你的希望是追求快樂,你說我現在還放不下,我還不想了生死。那也沒關係,我家廣大,種種皆有!我們佛教多的是法門,佛法有安樂道,你不想了生死,也有安樂道給你,你起碼不墮三惡道。欸,他就高興了,得到鼓勵了,他就努力地修五戒十善。有些人覺得三界太痛苦了,他希望涅盤寂靜,佛陀創造了一個涅盤寂靜的果報讓他受用。有些人積極地成就功德,佛陀講六度讓他去修學。

所以,佛陀度化眾生,並沒有講出他的真實義,先講五乘的因果,安樂道、解脫道、菩提道。直到佛陀即將滅度,佛陀知道,該說真話了!

前面的話講一半,五乘的因果也沒有錯,只是佛陀講一半

科幻靈異推薦閱讀 More+
山椒魚

山椒魚

擬南芥
山椒魚由作者(擬南芥)創作連載作品,該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是一本難得的情節與文筆俱佳的好書,919言情小說免費提供山椒魚全文無彈窗的純文字線上閱讀。
科幻 連載 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