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第96集《妙法蓮華經》 (第1/9頁)
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二百二十二面。
我們上一堂課講到辛二的“頌求得法師”。釋迦牟尼佛的因地是一個大國王,但是這個國王不是他所追求的果報,是他修六度自然招感的果報。其實他內心的世界是一個內凡加行位的菩薩,四加行的菩薩。
四加行的菩薩,他的內心跟我們凡夫的心不一樣。他是“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他把道法的追求放在身命之上。從大乘的加行位來說,他追求的權法都已經幾乎是圓滿了。這三乘的教法要圓滿,他才有辦法進入四加行的。因為他要突破所有的權法的修學,要入見道位,入清淨心了,那麼這個時候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學《法華經》,沒有其他路可以走了。因為他最後要把他所修學的法相舍離,要會權入實,他只能夠去跟善知識學習,說“我有微妙法,世間所希有”。因為中道的實相,不是你自己可以無師自通的,不可能的。你有辦法想出中道實相,那你就是佛陀的知見了。
所以,大乘佛法的特別就是,它不像聲聞法,你可以遠離人群,你可以躲在山上。你要是根器夠,悟性高,你都不需要老師。你就看到四季的變化,你就知道生命是不能掌控的、不能主宰的,你就能夠證得我空,入偏空涅盤,你不需要老師。但是大乘佛法,你一定要有一個老師教你。因為這個中道實相是不思議境,你怎麼想都想不出來一念心性它是即空即假即中的,你不可能想出來的,一定要有師父的,用文字來教導你。
辛三、頌受法奉行
時王聞仙言 心生大喜悅
即便隨仙人 供給於所須
採薪及果蓏 隨時恭敬與
情存妙法故 身心無懈倦
釋迦牟尼佛的因地,這個國王,聽到仙人說“我有微妙法,世間所希有”,他內心是怎麼想的呢?“心生大喜悅。”這個人的大乘善根成熟了,從這種徵兆來看,這個人得度因緣成熟了,所以就捨去了王位,隨這個仙人到山中去修學。這當中他要實踐他的諾言,供給於生活上的所須。比方說,上山去拾薪柴,或者去採果蓏(果是長在樹上的木本的果實,蓏是地上的草本植物的果實)。採這個果實幹什麼呢?來恭敬供養他的師父。為什麼呢?“情存妙法故”,為了要追求妙法的緣故,而身心精進沒有懈怠。這個是說明他的求法精進無有懈怠。
辛四、頌結證勸信
我們看辛四的總結,釋迦牟尼佛講這段的目的是什麼呢?
普為諸眾生 勤求於大法
亦不為己身 及以五欲樂
故為大國王 勤求獲此法
遂致得成佛 今故為汝說
釋迦牟尼佛這件事情已經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了,他為什麼在講《法華經》的時候,特別地把他自己這段求法的因緣講出來?
因為他要強調一件事,就是這個大國王為了一切眾生的緣故,而勤求於大乘的妙法。他不為自身的安穩及世間的快樂,所以他即便做一個大國王,依然精進地修學佛法,終於會權入實,成就佛道。那麼講這段的因緣就是怎麼樣?引證。
諸位!所有的法門都必須要合乎兩個條件:第一個,可修性;第二個,可證性。就是道、滅這兩個原則。佛教跟一般的哲學道理是不一樣的。哲理可能講出一個觀念,但是這怎麼修、是不是可修可證實,它不一定。而釋迦牟尼佛以他自己的成長過程為例,他一路走過來,從內凡加行位而到見道位,就是靠《法華經》的引導。所以“今故為汝說”,我當初就是這樣子走過來的,從一種六度的功德相而進入到離相的清淨心乃至於菩提願,最後成佛了。所以佛陀引用他自己的成長過程來引證一佛乘的因果。
己二、結會古今
把古今的這個因緣作一個說明。
佛告諸比丘: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