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72集《妙法蓮華經》 (第1/9頁)
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一百四十八面。我們看壬二的“喻明久遠”。
佛陀為了要讓聲聞弟子能夠建立信心,能夠堅定智慧的理解,講出了一個過去的往事。既然是往事,那表示不是佛陀捏造的,而是一個因緣所生法,確實發生的。所以他必須要怎麼樣?交代當時的人、事、地、物。當然這個地方特別強調的是它的時間,是一個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只這麼長的劫數,是很長的時間。那麼這麼長的劫數,我們怎麼去想象它到底有多長呢?佛陀講出一個譬喻。
他說,“譬如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三千大千世界非常大,一尊佛教化的地方。把這麼大的一個世界的“地種”,這個地種就是大地當中最微細的顆粒。為什麼叫種呢?因為它能生萬物,一切草木從大地生起。為什麼叫地種呢?就是它是大地的最小的顆粒。那麼把這個顆粒磨成粉末,就是這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地,把它磨成粉末。然後呢,然後每經過東方的一千個國土,下一點粉末,然後在每一千個國土再下一個粉末,“如是展轉,盡地種墨”,就把這些粉末全部下完。
那麼佛陀就說:“於汝意云何?是諸國土,若算師,若算師弟子,能得邊際,知其數不?”他就問弟子們。弟子們說,否也,世尊!這是沒辦法算的。這麼大的三千大千世界的國土,把它磨成粉末已經夠多了,然後把這個粉末在每一千個國土再下一點,把它全部下完,那麼再把這些下過的國土再加起來,這個數目就很多了。
“諸比丘!是人所經國土”,就前面的粉末所下的國土,“若點不點”,這個“點”就是剛剛每一千國土下點的位置,或者“不點”,不點就是不是下點的位置,就是中間的九百九十九個國土,中間的這個過程。把這些全部的國土再“抹為灰塵”,然後一個灰塵算一個劫數,“彼佛滅度以來,復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只劫”。這樣大概就可以想象到底這件事情發生了多久。
這一段是說明所見之事。
那麼這件事到底是誰知道的呢?誰能夠把這件事講出來呢?
“我以如來知見力故,觀彼久遠,猶若今日。”這件事情大概只有佛講得出來。阿羅漢的知見力,八萬大劫,夠長了……這個知見力其實就是六根的功能,具足來說應該是見聞嗅嘗覺知。《楞嚴經》講六根,它加一個“門頭”,六根門頭。其實就是我們一念心它沒有形相,但是它表現在外功能的時候,就好像是《楞嚴經》講一個譬喻說,心就像一道光明,在房間裡面開了六個窗戶,這道光明如果是射到眼睛,叫做見。就是這個光明從眼睛出來叫做見,你可以看得到東西。這道光明如果從耳朵射出來,叫做聞……如此略說就是,見聞嗅嘗覺知就是你內心的功能。佛陀的內心表現出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的功能,能夠知道這麼久遠的事情。
蕅益大師就說明了,佛陀怎麼能夠知道這麼久遠的事情啊?蕅益大師說:由無明故,不能遠見。佛既無明斷盡,心性洞朗,故豎極三際之始終,橫極法界之邊際,炳然知見,何足致疑?我們凡夫因為無明,我們一種攀緣心,我們在人事的過程當中,抓住過去的一些人,抓住過去的事情,就把心中弄得心有千千結,所以我們的功能就比較狹隘,我們不能夠知道過去的事情。佛陀心中的結完全斷乾淨了,對心性洞朗,他能夠觀看過去、現在、未來的三際,乃至於橫遍十方。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哪一個地方下幾滴雨,佛陀清清楚楚,何足致疑?
那麼這一段主要是幹什麼呢?建立信心。就是說,佛陀有能力講這段往事,是因為佛陀有久遠的知見,來講這件事情。
辛二、重頌 分二:壬一、頌所見事;壬二、頌喻久遠
我們看下一段。前面是長行,這以下重頌。重頌分兩段。
壬一、頌所見事
爾時,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