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41集《妙法蓮華經》 (第2/8頁)
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淨土宗帶業往生的關鍵,就是“放棄主宰”這四個字,就是我空的真理。生命是不可以主宰的,你不要自作聰明,你也不要自討苦吃。
所以,透過無常故苦,苦即無我,看到人生是變化的,變化裡面你沒有辦法去掌控的。就像祖師說的,如果一個人可以主宰,你怎麼會變老?你怎麼會死亡?沒有一個人希望老病死,但是你還是要面對老病死,這表示人生沒辦法主宰,業力說了算。所以,佛陀一開始是在解脫當中強調“滅色取空”,這個“滅”就是出離。
這個地方我們說明一下,為什麼佛陀要下這麼重的藥,要出離?就是說,它這個我空,這個聲聞的空法,跟大乘的空法不一樣。大乘的空法叫做緣起性空。我為什麼不貪愛你?因為你不真實。我相信,沒有人會貪愛空中的彩虹,因為它本來就如夢如幻,它沒有真實體性。它一下子有,一下子沒有,它是因緣生、自性空。那麼大乘佛法,只要“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他就可以過關了。
,!
但是對於煩惱重的、善根淺的人,這個法力道不夠,法大機小。所以佛陀必須要添一些助緣,就是強調苦諦。所以諸位!聲聞的空性是跟苦諦結合,它是帶有出離心的。就是說,我離開你,並不只是因為你沒有真實性、不值得我追求,我離開你是因為你傷害我,這是重點。它是苦諦,它是以苦諦為出離心的。所以小乘的空性跟出離是結合在一起的,就是說,我離開三界,並不是因為三界不真實,是因為它給我痛苦,關鍵在這兒。
我們看淨土宗,淨土宗某種程度也是帶有滅色取空。你看我們離開娑婆世界,在《阿彌陀經》給我們的法義,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為什麼要這樣子呢?因為我們凡夫對感受是很在意的。你看我們一個人,為什麼會喜歡某一個人?因為他給我感受好。重點不是這個人怎麼樣,是你給我感受好。我們為什麼會喜歡某一個東西?因為你使用它的時候,它會給你快樂的感受,就這樣子。所以感受會影響到你的思想,色、受、想、行、識。這就是為什麼極樂世界要創造這麼多快樂。其實,要是初地菩薩的話,七寶池、八功德水,對他來說有沒有差不多。聖人往生只有一個理由,就是見佛聞法。他是要進步的,他是去那邊學習的。凡夫的理由有很多,但是其中一個理由是不能夠沒有的,就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因為我們太注意自己的感受。
佛陀清楚地知道這一點,所有的眾生都重視感受。你為什麼願意留在娑婆世界?因為你認為娑婆世界給你快樂。佛陀告訴你,有一個更快樂的東西,叫做界外的涅盤。他告訴你說,三界的快樂,雖然給你一時的快樂,但是你怎麼樣?你不得自在,還有過失。“以有煩惱故,有諸罪業故,有老病死故,非實安樂住。”你追求三界的快樂要付出慘痛代價,你一定會起煩惱,得到就起貪心,得不到就起瞋心。追求快樂的過程起煩惱,起煩惱你就造罪,造罪以後你就要墮落三惡道,所以這種快樂不是好的快樂,是要付出代價的快樂。
那怎麼辦呢?佛陀說,界外有涅盤,是一個沒有過失的快樂。佛陀用滅色取空的意思就是,帶有苦諦的我空思想等於下了重藥。那也沒辦法,因為眾生根機薄弱。如果只是說,你離開以後能夠追求無上菩提。他聽了以後他沒辦法接受的。
所以,佛陀從三界火宅當中,先把三乘的諸子透過我空的思想帶出來。就是佛陀放棄了一次到位的成佛之道,所謂《華嚴經》的成佛之道,這個地方風險太高,容易退轉。所以佛陀把成佛之道分成兩階段,就是先把大家帶出三界火宅,先安住在我空的思想,然後再對接,從解脫道把它對接到(我們看左邊,從 a 到 b)般若道。這是整個《法華經》要強調的觀念。
諸位!我們每一個離開三界的人有很多理由,小乘人的理由是為了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