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來我們一直是好朋友。我其實是因為羨慕春喜嚼油菜杆發出的那種吱吱的聲音,才盡釋前嫌和他做朋友的,而他也欣然接受。我去春喜家叫他上學的時候,他家還沒吃早飯。他母親炒了那個季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吃的油菜杆,春喜就著米飯嚼油菜杆發出的那種美妙的有節奏的聲音,我霎時被吸引了。我覺得春喜發出的那種聲音證明他們家的油菜杆比我家的還好吃。我在上學的路上問過春喜是怎麼個嚼法,但是等我回去照著試驗時,怎麼也聽不到那種美妙的聲音,事實上自己嚼東西的聲音都是經過骨骼傳播,聽別人嚼東西的聲音是經過空氣傳播的,我可以嚼出那種聲音,可以我自己沒法聽到。
120 春喜有一位堂兄弟,叫發喜。他也是我們班的,只不過沉默寡言,沒有很多人和他玩耍。但是我們卻很喜歡去他們家玩耍,因為他們家有酒精溫度計,我們總是握著那個泡泡看著紅柱子往上跑。光有溫度計是不足以吸引我們的,因為那時春耕各家各戶培育稻穀種子發芽的時候,都有一根長長的溫度計,插到滿木桶的已經長出新芽的稻穀粒堆裡可以看溫度。他們家最吸引我們的是玻璃壇裡的鹹鴨蛋。他們家的鹹鴨蛋是雙黃的,煮熟之後開啟,金黃的蛋黃裡會流出油的那種。我們每個小夥伴吃過一次之後就不能忘記,每次都去他家玩,每次都眼饞那個玻璃壇裡的雙黃鹹鴨蛋。
121 發喜家的後院有一個濃密的葡萄棚,他的哥哥帶著我們在葡萄棚下架起石頭塊,點起柴火。大孩子們劈開楠竹段,把稻米洗好放在楠竹段裡,然後用另一半楠竹段蓋好放在柴火上燒。那是我們創造的真正正正的竹筒飯,等到楠竹燒焦了,米飯就熟了,但是卻不會把米飯燒焦。我們敲掉楠竹段,每個人分到一小段燒焦的楠竹,用手抓起米飯就海天海地的在葡萄架下開心。
老祠堂的紅薯秧
122 在大屋組有一個老祠堂,廢舊的沒有人住,大人們在那裡存放打禾機(收割水稻用的,有個掛滿鐵鉤鉤的大轉軸,組裝好後,踩著大踏板,再把收割的水稻放進去,稻穀掉在穀倉裡,就剩下稻杆了)。大人總是渲染祠堂裡有鬼,這是我們很害怕進入其中的一個原因。但是鄒家坊小學有一塊菜地就恰恰在這個祠堂裡,而那時宣傳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就有勞動的一項,而這項傳統的勞動就恰恰安排在祠堂的菜地裡。每年春天開始種植紅薯或者芝麻的時候,普俊外公就在全校的孩子面前宣佈:我們要開始勞動鍛鍊,每個人回家之後,明天帶20根紅薯秧來。紅薯是營養繁殖,只要一根帶葉子的莖就可以結果。而那時候二十根紅薯秧每家都很富餘,因為紅薯藤是各家各戶餵豬的主要食材,家裡沒有菜的時候,偶爾也會把嫩綠的紅薯秧當做菜餚。如今炒紅薯秧的菜在家鄉的菜館裡比很多的蔬菜都金貴。
123 在祠堂裡勞動有嚴格的分工,高年級的同學要負責刨地和挑水,低年級的孩子就負責分發紅薯秧,擺在地溝裡,然後用泥土蓋好。我記憶中第一次挑水就是在那時,弓著腰,扁擔根本不是在肩頭上,而是在後脖子上,胳膊還不足夠長到可以抓住那段的水桶,所以水桶就在兩端晃來晃去。我很討厭挑水,第一次挑水就把脖子磨的緋紅,掉了皮。
124 所有人都很規矩的幹活,因為誰也不敢抬頭去仔細看祠堂的斷牆和二樓壞掉的木欄杆。祠堂裡有廓鳥(貓頭鷹)棲息,不時飛出,我們總是膽戰心驚的,低聲的跟老師抱怨:有廓鳥——呢——。老師們總是兼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