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筋香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整篇文章更有說服力。很多人寫作文都是自己在自己的故事上繞來繞去,講了半天,最後老師根本沒看懂他要幹什麼,他就開下一個自然段了。這樣老師自然無法認同你的觀點。因此,在議論文中,一定要利用顯眼的連線詞來強調句間關係、申明自己的論點。文章邏輯就相對複雜一點,一般來說我們高考的議論文都是一個主論點,然後三個左右的分論點去支撐。文章邏輯容易錯的地方,要麼是你這個主論點根本就是錯的,在胡說八道,要麼就是你的分論點無法支撐主論點。前者一般你只要不亂搞是可以避免的,後者是很常見的。如果你看「奇葩說」,裡面有很多辯論的論證就會犯這種錯誤,他說了半天,說的東西都沒錯,但是和論題無關。這個也不太容易練,多和別人吵架是有幫助的。
做到了這些,你才算有了基礎,可以寫一篇不錯的議論文,60分滿分大概就可以上45了。而從45爬到55的過程,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提高內容有以下幾點:破題、立意、取材、論證。
現在的高考題目,很多是給一個小故事,然後問你看出來什麼。這種型別的題目,就要涉及到破題。你從這段故事裡看出什麼了,你從什麼角度去看這個故事,你認為這個故事和哪個道理有關係。我們當年的高考題目就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一個瓶子裡先裝石頭再裝沙子再裝水,這個故事本身並不複雜,但是你要選擇一個角度去看他,從事例中抽象出道理。
然後就是立意,在你有了一個方向之後,你要選擇一個論證的角度。比如我記得又一年的高考作文是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這是很明白的抽象概念,但是你就要選擇你怎麼論證,你支援仰望星空,支援腳踏實地,還是支援先腳踏實地,再仰望星空,還是支援在仰望星空的同時不要忘了腳踏實地。這都是可行的不同的角度。
破題和立意決定了你文章的檔次。
如果你破題歪了立意斜了,我們就叫跑題,後面你寫的再精彩都廢了,直接奔30分去。如果你破題正確,立意庸俗,那你的上限就不高,但是足夠靠文章的力量拿到一個比絕大部分人高的分數,大部分人是在這個檔次的。那怎麼樣把自己的上限提高上去?你的破題和立意,一定要在正確的基礎上,有一點新穎。注意我先強調的正確,再說的新穎。因為如果不正確,你再新穎,都歸到了跑題那邊。而追求新穎最簡單的,是把論證面放窄。還拿我自己舉例子,當年那篇高考我破題很一般,就是要先做重要的事情,做事情的順序很重要。但是我立意的時候把他進一步縮小,我的論點是,三國時期,不同君主對事情優先順序的選擇,決定了三國的走勢。這麼窄的一個論點,一下就會讓老師感覺耳目一新。
接下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重點,取材。論據是最容易準備和提高的,你要是通篇文章都是什麼魯迅愛迪生司馬遷,老師就只能給你個「已閱」的分數。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論據包,不是全世界隨便找個高中生就知道的。我當年是準備了一堆三國題材的,恰好最後完美用上了(我在高三基本上每篇作文都寫的三國)。這個論據包也是有講究的,你一定要知道你的聽眾的審美,看你作文的是一群年齡在30到60之間的語文老師,他們最想看到什麼?文史哲對吧?你要聊聊紅樓夢,聊聊李清照,聊聊三蘇,他們肯定喜歡看。再不濟你說個愛因斯坦,說個牛頓,說個門捷列夫居里夫人,他們也聽得懂。但是你整個勒布朗詹姆斯,c羅梅西,在她眼裡沒準就是隔壁村王二蛋。更爛的就是你來個pis,2009,聊個中國電子競技的興衰,那基本就走遠了。「Know your audience!」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最後就是論證了。這個是最最虛的也最難的。所以老師一般會讓你走模板,開題立意,三到四個分論點,要麼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