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第2/3頁)
[美]斯塔夫理阿諾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確信,美國的這些努力註定要失敗,美國人將被趕出去,正如法國人1o年前被趕走一樣。因而,他極力主張整個地區中立化,因為這將&ot;驅除各種形式的外國干涉&ot;。
這就是戴高樂對美國政策和美國領導地位的挑戰。而且,這是一種全球範圍的挑戰,他派遣法國外交代表團和貿易代表團去拉丁美洲以及他自己訪問墨西哥(1964年3月)的做法就證明瞭這一點;在訪問墨西哥時,他著重強調了拉美各民族的共同傳統和大國集團的&ot;獨立。1969年,蓬皮杜接替戴高樂出任總統,他雖然沒有戴高樂那麼好鬥,但也很有主見。這一點在197o年初表現得很清楚,當時,他在美國向以色列提供鬼怪式噴氣式飛機之際同意將幻影式戰鬥機出售給利比亞。
四、東歐贏得自治
在西歐不依賴美國而獨立的同時,東歐正從蘇聯獲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東歐之所以能有這種變化,也是由於美蘇的軍事僵局和冷戰的緩和。對東歐來說,另一重要因素是蘇聯領導人的變動。史達林的去世不僅在蘇聯國內事務方面,而區在蘇聯與其東歐衛星國的關係上,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新的、穩定的領導層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才在莫斯科出現的。最初,統治這個國家的是一個非正式的五人執政團‐‐代表官僚機構的格奧爾基&iddot;馬林科夫、代表老牌史達林主義者的維亞切斯拉夫&iddot;莫洛托夫、代表軍界的布林加寧元帥、代表秘密警察的拉夫連季&iddot;貝利亞和代表黨的機構的不太出名的尼基塔&iddot;赫魯雪夫。三個月中,這個執政團因貝利亞的下臺而少了一人。貝利亞下臺前是秘密警察的首腦,因此他成為這個國家最令人憎恨、最令人畏懼的人,尤其是在史達林於獨裁統治後期過分猜疑的幾年中。這時,他的同僚首先剝奪了他的權力,然後於1953年12月將他處決。事實證明,這是蘇聯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雖然蘇聯的普通老百姓仍遠遠享受不到充分的個人自由,但對深夜敲門和隨即而來的槍決或流放到苦役拘禁地的擔心已越來越小。蘇聯領導人也比較安心了。從此以後,他們若在經常性的政府改組和清黨運動中失去權力,已無須付出他們的性命,而是在被降職或發配到鄉下以後屈居於默默無聞的地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