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踏春,禪是一枝花! (第2/2頁)
謝道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累;這人、這心,這紅塵,不論什麼情都有傷。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停不下追逐的慾望。
人生的坎坷,一半是生活,一半是慾望。
修一顆平常心,是人生最大的智慧,慾望是無盡的,只要不貪,就不會太疲憊。
名利是表面的,只要不執,就不會太受罪。
人生是自然的,只要無悔,其他無所謂!”
……
丁修望著遠方的風景,聽著淅瀝的雨聲,不由想到了元代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首詞是蔣捷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他曾為進士,過了幾年官宦生涯。
但宋朝很快就滅亡,他的一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
三個時期,三種心境,讀來也使人悽然。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展現的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少年的心,總是放蕩不羈的。
年少的時候,不識愁滋味,就算聽雨也要找一個浪漫的地方,選擇自己喜歡的人陪在身邊,那時候是無憂無慮的,沒有經歷人生的風雨,心中有著豪情與壯志,就算憂愁,也只顯得淡雅與悠然,也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天遼闊、風急雲低的江上秋雨圖。
而一失群孤飛的大雁,是作為蔣捷自己的影子出現的。
壯年之後,兵荒馬亂之際,蔣捷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東奔西走,四方漂流。
他透過展示這樣一幅江雨圖,一腔旅恨、萬種離愁都包孕其中了。
“而今聽雨借廬下,登已星星也。”,描寫的是一幅顯示他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
一個白髮老人獨自在借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淒涼,在十餘字中,一覽無餘。
江山已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
此時此地,蔣捷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卻已木然無動於衷了。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達出蔣捷無可奈何的心緒,使其聽雨戛然而止。
丁修想過蔣捷少年,壯年、老年、人生三個階段聽雨的心境,感同身受,他悟了,更加堅定了自己活在當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