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小小賭一把 (第2/4頁)
摟住油菜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會在製作電影的時候,投入太多的自有資金。
他們喜歡拿投資人的錢來燒,這樣可以做到旱澇保收。
如果電影大賣,自然皆大歡喜。
即使電影撲街,透過做賬還是可以狠狠地賺上一筆。
另一方面,因為股票市場不景氣,加上銀行利率很低,華爾街的資金非常充裕,甚至出現了一些募資規模達到100億美元以上的超級私募基金。
華爾街的金融資本亟需尋求新的贏利點,好萊塢良好的市場表現,自然就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以派拉蒙為例,即使在不佳的年份,派拉蒙的內部回報率也可以達到15%,如果是出品了《壯志凌雲的年份,回報率就更高了。
而一般的對沖基金,尋求的回報率也就在12%18%之間,由此可見,投資電影是一筆極其划算的買賣。
只不過,如今世界各地的電影公司,風行的融資的物件主要是世界各地的電影片商。
通常情況下,好萊塢一部電影無需上映,透過賣版權就可以收回80%的投資。
而香港更誇張,連劇本都不需要,只需要拿著幾個一線演員的片約,就可以融到幾千萬的投資。
所以說,華爾街雖然有心跟好萊塢合作,卻苦無門路,好萊塢不需要他們的錢。
歷史上,由於電影製作成本的不斷上漲,透過預售收回的投資越來越少,才終於在千禧年的時候,由派拉蒙牽頭,和美林證券達成合作,建立了一支名為melrose的私募基金。
這支基金規模達到2.3億美元,在三年內一共投資了派拉蒙的25部電影。
為什麼是25部電影呢?
因為當時的投資機構都十分信奉一種叫做“蒙特卡洛”投資組合理論,基於這種理論進行計算,當投資的電影專案達到2025部時,投資收益的波動性就比較小了。
簡而言之,投資電影總是有賺有賠,當投資的電影達到一定的數量的時候,賠錢的機率就會變小。
於是,在那段時間裡,華爾街的美林、雷曼兄弟等基金、投行開始向好萊塢進行瘋狂投資。
每年調動的資金高達數十億美元,甚至催生出一批有實力的獨立製片公司。
然後……他們就被好萊塢坑成了傻逼!
等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華爾街的投行、基金紛紛陷入危機。為了自救,他們被迫將手中的電影股份以37折出售,好萊塢趁機大肆掃貨,讓華爾街狠狠地爆了一波金幣。
……
作為基金的掌控者,楊葉也並沒有只是憑著自己的一張臉,就到處要錢。
他設計了一套理論模型,開始到處兜售,聲稱可以預測出一部電影的成功機率。
在一次聚會上,楊葉高談闊論,大致闡述了他的這套理論模型。
“基於一部影片的導演、主演、型別、發行日期等因素,以我深耕電影行業多年的經驗,就可以大致預測電影投入市場後的成功機率……”
為了增強說服力,楊葉又拿出向樺勝的八大致勝要訣,添油加醋了一番,唬得那些投資人一愣一愣的。
由於楊葉在電影業戰無不勝的經驗,不少人開始相信,原來一部電影是否成功,是可以提前計算出來的。
其實,這玩意兒只能提供一個大致預測的思路,怎麼可能算得準?
要是算得準,就不會有那些黑馬了。
《第一滴血的劇本在好萊塢流傳了十多年都無人接手,等到拍成電影,史泰龍自己都覺得這踏馬就是一部大爛片。
史泰龍打算一筆錢把電影買下來銷燬,因為丟不起這個人。
被電影公司拒絕後,他又建議把他的戲份儘量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