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在張衝率領主力軍東出中原的時候,長安的于禁在整合了降兵後,得兵兩萬,加上他們西征時帶出的三萬兵馬,合計五萬大軍。
在天下重心都向彭城彙集時,于禁在張衝那句“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指令下,對董氏殘黨發起了一系列攻擊。
其先後七戰七捷,幾乎將涼州的董氏門眾絞殺殆盡。
爾後以雍、涼之眾犯漢中,時漢中張魯率眾而降,在稍後與益州軍的戰事中雖有小挫,但幾乎為大太收復西土。
正是這樣的背景下,荊州上下其實都明白這天下局勢是什麼情況了。
面對泰山軍氣吞山河的氣勢,誰又能有信心守住?更何況劉表的身體也不允許他親戎戰事。
如此,為自己和他的家族尋找妥帖的後路就成了最理智的選擇。
連劉表都是這樣想的,荊州其他幾個家族還能如何?
其實他們也看明白了,屬於他們的時代終究要落幕了,這個時候不是去玉石俱焚,而是儲存有生力量。
而且泰山軍那邊對待豪強、世家的手段已經沒有最開始的酷烈了。
對世家的行動,更多的從個人仇恨變成了一種制度上的改換。泰山軍要的是這些世家手裡的土地和人口,對於在肉體上絕對消滅世家,已經很溫和了。
隨著時勢推移,那些世家們在認清現實,在改變,其實泰山軍也在認清現實,在改變。
天下大亂八年,人心思定,人心思安。
在一統天下的關鍵時刻,泰山軍需要抓住機會,終結亂世。
等人心都歸於大太后,泰山軍在解決世家的問題甚至不需要軍事手段,只是行政手段就可以了。
那這個人心歸大太要多久呢?
張沖和度滿討論過這件事,當時他們的共同看法是非二十年不可。
二十年恢復生產,恢復秩序,讓大太的威權融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此後就可以從容收拾了。
而泰山軍高層的這一共識也被各種關係傳到了荊州世家的耳中。
正是因為知道泰山軍會有二十年不動世家,這些荊州世家們才終於下定決心倒向泰山軍那邊。
在他們看來,既然能二十年不動他們,那再延個二十年也不是沒機會的,而四十年後,那張王難道還能在位嗎?
如此,一切不過就是個永遠也不會來的明天罷了。
這些資訊都被陳應告訴了糜芳,等他講完後,二人是真正的良久無言。
陳應無言是覺得累。
作為陳登的弟弟,他理應要為兄長分憂,但也因為他是陳登的弟弟,他有著更全面的資訊來源,所以他明白兄長選擇的路是多麼絕望。
此時的戰局是個什麼情況呢?
兄長與那孫堅一共領兵七萬屯駐徐州,但仗都沒怎麼打的時候,就已經丟了彭城門戶沛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而青州的曹操呢?先是丟平原,後是喪濟南,一退再退,後面怕也是要來投奔兄長一條路可選了。
但這有什麼用呢?雖然陳應不是太有軍事經驗,但他是有常識的。
常識是什麼呢?那就是一個人不可能從來都失敗,然後在關鍵時候你就忽然能成功的。
試論青徐揚三家哪一個不是泰山軍的手下敗將?在泰山軍手上贏過一次嗎?
哦,那曹操贏過,但不還是後面都輸掉了?先贏不算贏。
然後三個手下敗將聯合一下,難後就忽然能打贏泰山軍了?這就超越了常識。
更不用說,負責這一次決戰的是誰?那可是張衝啊!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無論是:()犁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