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魯發捧起信紙,小心地吹乾上面的墨汁。待其乾透,用蒲扇般的大手輕柔地摺疊起來,揣入懷中。起身,一躬倒地,想要告辭。

“別急著走嘛!再喝一碗。”王大衛挽留。他還想從魯發嘴裡多套出點兒東西。

“屬下遵命。”魯發抱起酒罈,給三人都滿上。然後端起酒碗,一飲而盡。放下酒碗,再施一禮,告辭。興沖沖離開酒館。

王大衛都傻了。轉頭看向王舜臣,用目光詢問:我剛才說的啥?有毛病嗎?我不是這個意思啊!

王舜臣哈哈大笑。

王大衛當即決定,給自己找一份新工作——代人寫信。地點就選在王韶大帥府的門房。

這是一份很有意義的工作。志願軍的識字率不高,能寫的就更少了,但需要寫信的人卻有很多,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

而王大衛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想聽故事,每一封信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即便不如魯發那般精彩,也可以當作社會調查。

然而,調查的結果卻讓王大衛開心不起來。

找他寫信的人大部分都來自關中地區,也有一少部分漢中人。在加入志願軍以前,都沒有土地,靠做佃戶或者長工過活。

但在更早的時候,他們的家中是曾經有過地的。

看來,王大衛判斷,這倆地方的土地兼併很嚴重啊!

但令王大衛更加意外的是,他們對兼併了自家土地的大地主卻並不怎麼痛恨,而是固執地認為,這些苦難都是西夏人造成的。

西夏人?王大衛努力思考,試圖找到兩者之間的邏輯鏈條。結果,沒找到,反而有一種南轅北轍的感覺。

按照正常邏輯,西夏屢屢寇邊,那關中地區不正應該抑制兼併、保證生產嗎?至於戰事,顯然應該由大宋官軍負責。老百姓只管種好地、交足稅,就可以啦!

但現實情況卻明顯不是這樣。當理論和實際觀測結果不相符時,該怎麼辦?自然只有引入“猜想”來破局。

於是,王大衛大膽猜測

很久以前,那時候自己還沒穿過來,有位高瞻遠矚的大佬,面對西夏兇悍的兵鋒以及宋軍連番的慘敗,作出論斷:要想搞定西夏,必須做好兩件事,一是打仗,二是種地。

打仗,需要人;種地,同樣也要人。有衝突,只能先顧一頭兒,那自然得先打仗。

怎麼把人弄進軍隊?直接去田裡抓壯丁?如此簡單粗暴,怎麼能配得上大佬的格調和風采?做事得講究個方式方法,要潤物細無聲。

還是土地兼併吧!地都沒了,你還種什麼種?投軍、砍人,才能有飯吃。

有一個常識:一塊地,如果分給兩家種,兩家人都能勉強生活;但,被兼併後,則只需僱一家佃戶就能種完。

如此,還能大幅降低養兵的成本。你不想幹,有的是人搶著幹。乾坤已定,眾生皆為牛馬。

當然,這種手段必須輔之以宣傳,給他們的仇恨指明一個宣洩口——西夏人。這一點非常重要。

猜想結束。

王大衛順便又得出另一個結論:我果然不是啥好東西,壞透了。千萬不能讓我這種人當官。

好在,代人寫信的同時還有另一份令人身心愉悅的兼職——教人唱歌。

湟州的歌姬們聞風而動,用盡畢生所學,力求將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現在“世人”面前,帶著樂師,陸續登門求教。

王大衛自然歡迎。這也是他作為後營總管分內的工作嘛!都總管王韶王子純親口認證,不容置疑。

雖然,他找不到那麼多反戰歌曲,但,你情我愛的卻有不少。這些歌曲其實也能達成同樣的效果,只不過要委婉一些,還更受歡迎。

春寒料峭,玉臂輕紗,宮商轉合,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簡單2023
關於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滿朝斥謾誓滅胡,天軍浩浩出邊隅!經天緯地何足道?薩爾滸下血一湖。我,王九;穿越大軍最普通的一員,也是明末戰場上最不起眼的一名小兵。歷史家筆下的明末是殘敗的,可史書涼薄,載不了千萬人吾往矣的風骨。我真實身處明末,投身戰場,它便是我的國,它就是我的家。大明江山風光豔麗是真;好勇鬥狠,人命如草是真;將士熱血灑江河是真。“可王九無悔,大明有我,亦快哉!”
歷史 連載 218萬字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水中墨印
關於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我叫洛塵,我穿越了。沒錯,本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休伯利安甲板清潔工而已。但為什麼我會穿到崩壞三的世界裡啊!雖然能和熟悉的她們一起生活,但這真的是我認識的崩壞三嗎?怎麼這麼離譜啊喂!
歷史 連載 19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