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風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聲歌唱,腳下踩著節拍踏步。
因此, 踏歌的上身動作並沒有很多, 主要變化都是集中在腳下,基本動作是斂肩、含頦、掩臂, 更像是用身體為歌聲打節拍。
也正是因為這樣, 比起百戲之一的盤鼓舞,踏歌顯然就簡單的很多了。
拿後世的廣場舞相比,比在同時代百姓間的流行度,踏歌甚至更勝一籌, 因為在漢唐,百姓中男女老少都會跳、都能跳, 是情緒的一種表達。
從詩句&ldo;豐年人樂業,隴上踏歌行&rdo;中,就能看出踏歌在當時的普及度。這種簡單接地氣的舞蹈形式, 興起於漢代,風靡在唐朝, 唐之後漸漸衰落。
衰落的原因有很多, 漢唐強大開放, 對女性的束縛相對少一點,但唐朝之後隨著理學裡面對女人的約束,大家閨秀甚至要住在閣樓繡嫁衣,女人甚至連外出都被認為是&ldo;拋頭露面&rdo;,更別說在外面跳舞了。
隨著等級進一步森嚴,不止踏歌,其他古代舞蹈大多也都是樂籍人群才會跳的,而樂籍又是賤籍,會跳舞、能跳舞反倒成了&ldo;賤民&rdo;的標誌。
現代人培養孩子會選擇唱歌、跳舞、書法、彈鋼琴等等,而古代大戶人家的孩子雖然也有&ldo;琴棋書畫無一不通&rdo;,但這裡面並不包含跳舞。
諷刺的是,喬楚從夢境中看到在21世紀裡,學舞蹈卻並不便宜,甚至花了錢都不一定能遇上好老師。
在這個八十年代時期中,華國古典舞別說走進民間了,就是在學院裡都還沒有統一,論戰不止。
可等到古典舞形成成熟體系時,外國多元文化已經隨著改開的程度上升,進入到華國,佔據百姓們的視線,古典舞得到的關注已經少得可憐。
以至於有些明星想要博眼球,根本不懂古典舞,只抄了個造型,隨便糊弄幾個動作,就自稱會古典舞,帶歪了一批青少年,甚至當專業的舞蹈演員指出錯誤時,那些粉絲還去辱罵舞蹈演員。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