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棹清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志軍是在一陣鳥鳴中醒來的, 父親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床了,不在屋裡,可能出去散步了吧。多年來,他也只保留了散步和抽菸這兩樣愛好了。早晨空氣好,老家屬院綠樹成蔭,建築整體雖然老舊,但環境還算清幽,父親早起呼吸新鮮空氣對他的身體有好處的。
志軍起床推開門,滿目濃郁的綠色撲面而來,感覺不像昨天剛來時那麼壓抑了。志軍認得門前那一排樹。那些樹在志軍小時候還是小樹,十幾年過去,都長成了參天大樹。而志軍也已長大成了家人的依靠。三毛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志軍仰起頭張開雙手,和五月早晨的陽光綠樹微風撞個滿懷。願餘生像樹一樣行走在世間。紮根泥土,接受陽光雨露。接受自己本來的模樣。冷靜獨立,優雅樸實,常把溫暖灑在人間。
志軍去食堂買了油條接了開水回來,和父親吃過後,他開始和父親商量,“今天無論小剛回不回來,請左鄰右舍做個見證,你都要搬回去。”
“門鎖著怎麼進去?”父親不解。
“你別管,你只管回家。你當初也是老實,他讓你走你就真走啊?你不走他敢把你抬出去?你為啥不給家裡打個電話呢?”志軍抱怨父親。
但是可以想象得到父親不走肯定日子不好過,但是至少應該讓自己知道。這件事情是逃避和忍讓能解決的嗎?如果自己不來,父親一個人在這一無所有的老房子裡怎麼過冬?
父親不吭聲,面露愧色。不自覺的摸出煙點上了,吸一口,看看志軍,又摁滅了,把煙別在耳朵上。
其實志軍明白,他是“家醜不可外揚,”他自己選擇的人生路,最終是什麼結局他都只能默默承受。他明白他早年的路走錯了,一切不可能重來,悔沒用恨沒用,在他生病又被趕出家後他懷著一顆羞愧的心本就無顏面對老母親和親生兒子。在上次病發被志軍接回去照顧後,他明白他病重以後會成為兒子的負擔,成為老母親的拖累,他沒有為兩個兒子的前途考慮過什麼,如果回老家只怕志軍成家都難。他不是不想回而是不敢不忍心。他也不想找人解決不想張揚,只想悄無聲息的躲在老房子裡默默的舔舐傷口,咀嚼著往事度餘生。
他沒想到志軍會主動提議讓他退休回家養病,出面找小剛補償屬於父親應得的那一份房款。遇到事還得是自己的兒子啊!他心裡五味雜陳,想志軍小時候頑皮爬樹洗澡他總是罵他不好好讀書,總拿城裡的小孩和他比,現在,他老了病了自己卻像個小孩一樣,當志軍突然出現在面前的那一刻他的心突然覺得有了依靠,才真正體會到很多年前無論是親人還是熟人朋友都說過他的那句話,“別人的兒子養不熟。”他那時候年輕氣盛,不屑一顧,“那麼小就養著有感情的,”奶奶說他,“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父子倆都從沉默的思緒中醒來,父親說小剛換了一個店幹活,不然可以直接去找他的。志軍說不用低聲下氣的去找他,要讓他看到你的脾氣主動回來找你。說完就起身,“我先去打個電話,你隨後就來。”
志軍先去新房敲門果然還是沒人,看樣子晚上根本沒有回來。於是跑到商店照著昨天抄的一個號碼撥過去,說了地方,不多會一箇中年人就騎著摩托車挎著個工具包趕來了。志軍帶著他來到房門口,又去敲開了旁邊幾家的門,因為志軍在礦上幹過一年,在這裡住過,那些鄰居都認識他,還蠻:()棹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