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退朝之後,朱佑樘回到乾清宮,卻依舊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
他在殿內來回踱步,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邊疆戰士們奮勇殺敵的畫面,對劉大夏和張侖的讚賞之情愈發深厚。
思索片刻,他喚來何鼎,提筆寫下一道詔書,對兩位將領的功績予以高度肯定,並決定重重賞賜,以激勵全軍士氣。
與此同時,京城的大街小巷已然傳開了邊關大捷的訊息。
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歡呼雀躍,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酒肆茶館裡,人們圍坐在一起,興致勃勃地談論著這場勝利,言語間滿是對大明軍隊的自豪與對國家安寧的期待。
劉大夏在遼東得知皇帝急召大臣商議要事,心中明白,這是關乎邊境未來走向的關鍵時刻。
他一面加強遼東的防禦部署,不敢有絲毫懈怠;一面命人密切關注達延汗部的動向,防止其在和談期間有任何異動。
而張侖則帶著神機營的部分將士凱旋而歸,一路上百姓夾道歡迎,歡呼聲此起彼伏。
抵達京城後,他馬不停蹄地進宮面聖,向朱佑樘詳細彙報了戰場上的細節。
朱佑樘聽得極為專注,不時詢問一些關鍵問題,對神機營的游擊戰術讚不絕口,並鼓勵張侖繼續鑽研軍事策略,為大明的國防事業貢獻更多力量。
次日清晨,大臣們早早來到朝堂,繼續昨日的討論。
經過一夜的深思熟慮,眾人都有了更為成熟的想法。
劉健提出,在和約中應明確規定達延汗部對大明的朝貢義務,以彰顯大明的宗主國地位,鞏固雙方的和平關係。
吏部尚書馬文升則建議,從內地選派一批能幹的官員前往遼東任職,加強當地的行政管理,促進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為長期和平奠定堅實基礎。
朱佑樘認真聽取每一位大臣的建議,權衡利弊。在討論到貿易開放的具體地點和商品種類時,各方意見出現了分歧。
有的大臣主張擴大互市規模,促進經濟繁榮;有的則擔心開放過度會帶來潛在的安全隱患。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最終決定先在幾個重要的邊境城鎮試點開放互市,嚴格把控交易商品的種類和數量,確保貿易活動既能促進經濟交流,又不會危及國家安全。
隨著討論的深入,各項決策逐漸明晰。朱佑樘對大臣們的表現十分滿意,他總結道:“此次邊關大捷,是我大明之福。但和平來之不易,我們更應珍惜。
眾愛卿所提之策,皆為長遠之計,務必儘快落實,朕期待看到一個繁榮穩定的邊疆。”
退朝後,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兵部開始著手製定遼東邊防的詳細建設計劃,安排兵力部署;禮部則緊鑼密鼓地籌備與達延汗部使臣的和談事宜,擬定和約的具體條款;戶部與工部協同合作,核算錢糧、規劃物料採購和工匠招募,為邊防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京城內一片忙碌景象,所有人都在為實現邊境的長久和平而努力。
而遠在草原的達延汗部,也在焦急地等待著大明的回應,他們深知,這一次的和談,將決定著達延汗部落未來的命運。
三日後,工部尚書徐貫與戶部尚書韓文準時將錢糧使用與工程規劃呈至御前。
朱佑樘展開細看,見規劃中詳細羅列了各項物料的採購預算、工匠招募數量與薪資標準,還有邊防工事的建設進度安排,不禁微微點頭,對二人的辦事效率表示認可。
但他也指出幾處需完善的細節,要求他們再度核實,確保規劃既符合實際需求,又能做到最最佳化利用資源。
與此同時,禮部已經與達延汗部的使臣進行了初步接觸。
使臣帶來了達延汗的親筆書信,言辭間滿是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