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識深厚、理政經驗豐富,又善於調和各方,升任內閣首輔,應能擔起輔佐重任,便就如此定了。”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行禮,齊聲道:“陛下聖明。”
李東陽上前謝恩,神色謙遜卻難掩眼中的堅定。
可隨著李東陽升任,內閣空出的位置,瞬間讓朝堂炸開了鍋。
禮部侍郎王華率先站出,拱手作揖,高聲道:
“陛下,臣舉薦禮部尚書張升入閣。
張大人自幼飽讀詩書,對禮儀典制鑽研頗深,在我朝舉辦的諸多重大典禮中,皆安排得滴水不漏。
今朝堂諸事繁雜,禮儀更是彰顯國威、穩固人心的大事,張大人入內閣,定能在諸多事務上建言獻策,其學識和經驗,必能為朝廷所用。”
話還沒落音,兵部侍郎於度就大步跨出,神色急切,拱手道:
“陛下,如今邊境局勢複雜,內閣需有深諳軍事要務之人,方能應對突發狀況。
臣認為兵部尚書劉大夏劉老大人,久經沙場,南征北戰,謀略過人。
他曾多次作為監軍平定邊境叛亂,對軍事部署、戰略規劃有著獨到見解。
若能入閣,定能在國防軍事方面為陛下排憂解難,保我大明邊疆安寧,內閣實在不能缺這樣的人才。”
戶部尚書侶鍾也不甘示弱,搶步上前,急切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陛下,如今國庫收支、民生經濟,皆是關乎國本的重中之重。
臣也力薦劉大夏,他在地方任職時,輕徭薄賦,興修水利,政績斐然,百姓皆贊其德。
他對經濟民生有著深刻且獨到的見解,能精準把握民間疾苦與經濟脈絡。
唯有如此能臣入閣,方能助力陛下將大明經濟推向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刑部侍郎鄭均一聽,連忙出列,反駁道:
“侶大人此言差矣!如今朝堂之上,律法嚴明才是根基。
劉尚書雖在軍事上有建樹,但於律法刑名之事,卻不及刑部尚書閔珪。
閔大人斷案如神,公正嚴明,經手案件無一錯漏,入內閣可整肅朝綱,維護律法尊嚴,這才是當下緊要之事。”
侶鍾一聽,臉色漲紅,上前一步,指著鄭大人道:
“鄭大人,如今邊疆戰事一觸即發,稍有差池便是生靈塗炭,難道不比律法更要緊?你這是本末倒置!”
鄭均也不示弱,挺直腰桿,大聲回應:
“侶大人,若無律法約束,即便邊疆安穩,朝堂內部也會混亂不堪,這天下談何太平?你莫要只看眼前戰事,不顧長遠大局!”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情緒愈發激動,不少人漲紅了臉,聲音也不自覺拔高。
有人面紅耳赤地爭論政策理念,有人言辭激烈地反駁他人舉薦,甚至有兩位大臣差點拉扯起來,場面一度混亂不堪。
朱佑樘看著這亂糟糟的景象,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不悅,重重地咳嗽一聲:
“朝堂重地,成何體統!都給朕冷靜些,此事朕自會斟酌定奪。
退朝!”
眾臣這才慌忙跪地請罪,可那暗自較勁的目光,仍在朝堂中你來我往。
下朝後,朱佑樘並未直接返回後宮,而是屏退了左右侍從,獨獨留下了徐志道。
“濟危,朝堂之上太過喧鬧,諸多聲音朕也難以分辨。
你心思縝密,眼光獨到,且直言不諱,朕想聽聽你對內閣空缺之位的看法,依你之見,誰更適合入閣?”
朱佑樘神色關切,語氣中滿是對徐志道的信任。
徐志道微微躬身,沉思片刻後,神情莊重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