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暗流 (第3/4頁)
劉珊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沒有,當真是可惡啊。
劉徹自然明白這是怎麼回事,越發氣惱,雖然後宮干政是傳統,但皇帝才是理應治國理政的人,這些大臣不再聽自己的,讓劉徹覺得權威受到了挑釁——但是他還不能做什麼,因為他突然發現,自己無人可用。
是的,就是這麼可笑,堂堂皇帝,無人可用。大臣們明裡暗裡指責皇帝不孝,氣倒了自己祖母,三公中兩個外戚看到太皇太后稱病,並不敢再支援皇帝,只得裝聾作啞,其他士大夫推崇黃老之學,迅速站到了太皇太后一邊,在朝堂裡跟皇帝講大道理,朝會彷彿變成了研究學問得清談會,不再討論國家治理,天天論經辯道,雞毛蒜皮的事情都拿到大殿上來討論。而真正重大的事項都是直接上書長信宮,由自己的姑母直接讀給太皇太后安排。
真是……豈有此理!
這天下朝,劉徹叫上韓嫣出宮遊獵,心情很是不好。
作為皇帝的發小,韓嫣自然看得出皇帝的心情。別看他平時一副玩世不恭、桀驁不馴的樣子,對皇帝的心情把握比周圍人敏感多了。有句話說的好,當你覺得別人情商低的時候,也可能是別人不屑於在你身上用自己的情商。韓嫣平時囂張跋扈,看起來心直口快,但是在劉徹面前,情商高的多。
兩人騎馬繞著長安跑了一圈,韓嫣向劉徹發出了邀請,邀請他去周圍逛逛,說聽一個縣丞說,其轄內有個村莊很出美女,是在各酒舍很受歡迎。
劉徹冷笑:“這種事情有什麼好高興的,居然拿出來說。”說罷,覺得不解氣,拔出弓箭,對著遠方空地狠狠地射出一箭,彷彿這樣能解氣一樣,“好人家的父母哪能願意讓自己女兒出來陪唱陪笑,還不是日子過不下去?如果有機會,誰不願意讓自家的女兒在夫家作威作福呢?”
這話指代意味就很強了,韓嫣不好插嘴,只得一邊示意旁邊的隨從去把陛下射出的箭矢撿回,一邊陪笑乾巴巴道:“陛下聖明。”
劉徹冷冷撇了韓嫣一眼,沒有說話。兩人騎馬回城,選了一條來時沒經過的路,便看到路邊很多人撐著打傘,推著小車,正在售賣吃食。
劉徹眉毛一挑,看向韓嫣。韓嫣認命地打馬上前詢問,不一會兒便帶著新買的饅頭回來,給皇帝解釋。
聽了解釋,劉徹才知道最近新出了個叫家樂福的雜貨鋪,專門賣這些大型的用具。
“倒也有趣。”韓嫣偷看劉徹的臉色,評價道,“有的人沒有那麼多的地,家裡人又多,很多青壯找不到營生,便到處鬼混。而來長安的人路上辛苦,卻也沒有落腳的地方。現在搞出這種用具,讓這些青壯找到了營生,旅人也有地方休息了。”
劉徹點點頭,他很是認可這種說法。給百姓多點營生選擇總是好的,總比全指望農業要好。
農業在這個時代就是靠天吃飯,普通百姓抗風險能力太差,碰到天災人禍,只能賣地,成為流民。流民多了,地方治安也不穩,作為君臨天下的帝王,他也不忍心看著百姓餓死。
漢代的有識之士其實已經認識到了土地兼併的害處,說他們意識不到是侮辱他們的才學和智商,只是意識到了和能落實是兩個概念。好在漢初土地兼併現象並不嚴重,一是因為對功臣的清洗,二是源於漢代的陵邑制度。
每個皇帝死後,會徵召全國各地的大戶遷往皇陵附近居住,建造新的城池。這個制度看起來是為了皇帝在陰間享樂,其實不然。這個制度有效地控制了土地兼併,相當於大戶瘋狂兼併土地收割自耕農後,自己再定期被中央統一收割遷走,大戶離開後,自然原來被兼併的土地又可以給農民耕種。
但這個政策又確實傷害了大戶的利益,朝中一直有反對的聲音,只是皇帝壓下了罷了。現在看到透過器具改良,給了百姓新的出路,皇帝也覺得欣慰,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