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第1/3頁)
吾九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白月下的哀淒彷彿只是一個幻影。
歌聲傳及之處,漁民高聲喝彩。
不少漁家兒郎姑娘紛紛轉頭,尋找唱的人是誰。
只可惜,師巫洛駕舟如驚鴻掠影,別人剛聽到歌聲,轉過頭去,便只能看到海面上的一道長長水痕了……
壓根見不著唱的人到底是誰。
此時,正是滄溟海上的&ldo;晨市&rdo;。
每天早上,城界開啟之後,燭南的漁民們不會急著出遠海,而是會先在城界不遠一片淺青色海域。這裡海水冷暖交匯,魚群不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十分可觀。海民們依循千百年的慣例,在這裡,每一條船,只下一次網,收網後撈上來的魚被看做今日的華彩。城中的魚伢商販知道民俗如此,便會撐上一些木筏小舟,在漁船中穿梭,收其上佳者,高價賣與燭南各大酒館茶樓,稱之為&ldo;嘗新&rdo;。
&ldo;上好金縷魚呦‐‐六尺長‐‐&rdo;
&ldo;青尋鯉!鱗滿鰓新‐‐&rdo;
&ldo;蝙帶也蝙帶魚!&rdo;
&ldo;……&rdo;
漁民吆喝,商販收羅。
金縷魚因貌味皆美,又逐日而出,符合文人騷客的詩情雅興,被追捧得價高無比,堪稱&ldo;一鱗一金&rdo;,名副其實。故而,每每有漁船下網撈起金縷魚,一旦超過半丈長,必定高聲叫賣,四下魚伢商販便蜂擁而來,互相競價。
有道是:嗓賽爭高低,舟競逐金縷。
能搶下金縷魚的魚伢不僅財力雄厚,還是個水上好手,架舟如履平地。他們若成功買下一尾半丈以上的金縷魚,不僅能獲得漁民的叫好,回到燭南城裡,也是不小的談資。
此刻,不少魚伢商販正簇擁在一艘小船旁,為了一條罕見的一丈一的金縷魚爭得面紅耳赤。
&ldo;一千二。&rdo;
&ldo;一千三。&rdo;
&ldo;……&rdo;
不少已經撈過華彩的漁民,也不急著朝更遠的海出發,紛紛停泊在附近看熱鬧。
這撈到大魚的羅小七,是個又瘦又高的毛頭小子,平時做事說話有些一根筋,又木又直還拗。沒什麼心眼,又是第一次自個兒駕船出海捕魚,不懂怎麼跟這些精明到骨子裡的魚伢商販抬價。
按往常,一尾九尺金縷魚,便足足能賣出兩千多的價,就更甭提這尾金縷魚足有一丈一。
只是今兒,魚伢商販一面欺負他歲小,一面也不知怎麼的,竟都不肯加價太多。
&ldo;一千八,再高就沒了。&rdo;一名商販高高舉起手,環顧左右,&ldo;後生,你也甭覺得我們壓價,這金縷魚平時都是賣到紅闌街去的,不過昨兒紅闌街走水,把豪爽的酒閣畫樓燒了大半。這會子,出得起大價錢買一尾金縷魚的店不多嘍!這魚買回去俺還不知道,能不能賣掉呢。&rdo;
羅小七擰巴著眉,一聲不吭。
他蹲在船板上,瞅著偌大一條金縷魚,不知道在想什麼。
&ldo;兩千二!&rdo;
一個胖魚伢想了想,伸出兩根手指。
其他魚伢商販皺著眉頭,頗有顧慮,一時竟沒人再加價。
左右看熱鬧的漁民搖了搖頭,遺憾地嘆息。
胖魚伢摸著便便大腹,站在船首看其他人,頗有幾分&ldo;金縷在握,江山我有&rdo;的志滿意得。
&ldo;五千兩。&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