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棹清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俗話說“天干餓不死手藝人,”奶奶改了一下,常常掛在嘴邊的是“天干餓不死勤快人。”志軍從小深得奶奶教誨,也因為自家的情況容不得他懶散與懈怠,身體裡像有一根無形的鞭子在時刻警醒著他,所以無論做什麼,都踏踏實實,勤勞肯幹、能吃苦。
有人說“只要你能吃苦,你就有吃不完的苦”。吃苦不是目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還要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而普通人活著都已經是竭盡全力,又何懼身體上的苦呢?志軍從小所承受的又何止是一個“苦”字所解釋。
志軍不怕身體上的辛苦,他苦一點就能讓奶奶過得好一點讓弟弟沒有後顧之憂的讀書。在弟弟身上寄託了他未完成的心願,考上大學有個好的前程,做自己喜歡的事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而不是被生存壓彎了腰,那他的付出與犧牲就有意義。當搬運工雖然辛苦,但是能和合得來的朋友一起共事,可以天天跟車到處跑也算自由自在。他不喜約束愛自由,所以雖苦也快樂。
至於子君,當沉重的貨物壓在志軍肩膀上的那一刻,當汗水一遍遍打溼衣衫的時候,子君的影子已經逐漸模糊。他經常回想子君父親的話,想想自己的當下,給不起子君她父母期待的生活。儘管心裡很愛她,很難捨,讓心慢慢放下,釋然。他明白,他和子君的現實是兩條平行線,已經很難再交匯了。距離產生不了美,距離讓思念疲憊。而汗水能供養柴米油鹽卻滋養不了愛情。她那麼美好,她的生活應該是花前月下,美酒加咖啡;應該是香車寶馬,珠簾翠幕,雍容度年華。而不是炊煙與泥巴,灶前話桑麻。
再收到子君的信,志軍淡淡的回幾次後,最後說去廣東了,可能兩三年都不會回來,就再不回信了。他把倆人唯一一次的兩張合影照夾在一本不喜歡的書裡,放在角落。把她放在心底,至此,專心過自己的日子。不是不愛,是成全。
後來子君先後又來了幾封寫給志剛的信,不斷詢問志軍在廣東的地址。看著那熟悉的娟秀的筆跡,志軍心裡很難受。讓志剛回了一封就說經常換工作家裡也不知道地址。讓她別等哥哥了,反正她家裡也不會同意,讓她好好過自己的日子。
然後再來信志軍就收起來不理。白天拼命幹活,讓身體只感覺勞累就不會想那些不現實的東西了。
院裡的枇杷樹結滿了累累果實,引來的鳥兒成雙成對。。。
志軍白天送貨,下班回家後還要下地照看一下莊稼。每天晚上奶奶就做好飯等他,熱飯熱水,一天的疲勞在奶奶的關愛裡消散。週末弟弟回來,祖孫三人的日子安寧祥和,想想獨在異鄉打工的月季和曉曉,志軍覺得這樣的日子安穩而幸福。
其實普通人的生活無外乎“安居”和“樂業”,只要不無故折騰,日子就能如春水般平靜。如果父親當年不折騰,一切都將是另外的樣子,那應該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家庭。人生經不起折騰。
志剛中考成績優異,考上了城裡的重點高中。又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志軍工作更努力了。
回來看奶奶的父親說,後媽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