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棹清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時候的農村就是趕集平常都看不到幾個年輕面孔,除了在學校裡讀書的,就是穿開襠褲的娃娃。志軍是寂寞的,他白天下地幹活,晚上就翻以前的課本,看二姑父給的那幾本書。翻來覆去的看,邊都翻卷了。偶爾弟弟能從同學處借幾本小說甚至是作文書帶回來,他都看得愛不釋手。
抽屜裡有一副快板,那是父親以前帶回來的,但是志軍從來沒見父親在家釋放過他天生的文藝細胞。只是聽姑姑們說起過。這也說明了父親骨子裡具有浪漫主義情懷,從而與沒文化的只知道幹農活家務的媽媽沒有共同語言,也就沒法有心靈上的溝通與融合。志軍在媽媽去世幾年後站在另一個角度再來審視父母的婚姻悲劇,他覺得他們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這讓他對感情和婚姻有自己的認知,不能有一丁點傷害,即完美主義。也讓他對婚姻有一種畏怯的消極心理,怕傷別人也怕自傷,所以不會主動去追求,一切順其自然,有就有,沒有也無所謂。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
自從媽媽瘋後那副摩挲得顏色發亮的楠竹快板就靜靜的躺在抽屜裡了。隨著歲月的流逝,它被遺忘在黑暗的角落,沒人知道它曾和父親合作得如行雲流水。小時候那次和弟弟去礦上聽人說起過父親以前在節日慶典中上臺表演過,讓那張媛媛對意氣風發的父親更是崇拜和痴迷,才有後來對媽媽的傷害。
志軍對快板不感興趣,可是他在閒暇的時候又極度無聊,偶爾拿出來把玩,欣賞那種沉澱了歲月痕跡的顏色。一個有些歷練故事的老物件似乎會說話,從曾經父親的掌中寶到光鮮亮麗的舞臺到佈滿塵埃的角落。昏黃的燈光給快板暗沉的顏色鍍了一層顏色泛著幽幽的光,似乎在嘆息它的風華是那麼短暫,又似乎在渴望著重新奏響生命的樂章!
志軍的心突然就疼了一下,“我還不如一個快板,眼睜睜的看著青春在土地上隨著季節變化流逝,連個響聲都沒有。可是,出路在哪裡?”
他的心空虛而悲哀。他常常望著阡陌縱橫的田野,無邊無際的青紗帳像一張巨大的網,感覺自己就像那隻不斷織網補網的蜘蛛,走不出去也沒法出去,一旦突破了那張網生命獲得了自由可是必須又要馬上織另一張網,不然生命沒有意義無以為繼。生命就是從這張網到那張網的過程,也許只有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是靈魂獲得真正自由的時候吧?
辛苦枯燥的農村誰都在逃離,可是志軍只能默默堅守。他在青春的網裡東奔西突。最苦悶的時候就帶點奶奶做的小餅去看月季,再一起去媽媽的墳前坐一會給她說說話。讓無聊的時間在來來去去的路上消磨掉,煩躁的心在路上四季的風景裡變得安寧。有親人牽掛著讓他度過了最迷惘的那幾年。
奶奶的身體養好後志軍就輕鬆多了。奶奶操持家務之餘,還能下地幫著做點力所能及的農活。奶奶也曾碾他重回學校,可是他怎麼忍心安心的坐在課堂上讓年邁的奶奶再幹農活養活自己和弟弟。而且要從高二讀起,弟弟還小,日子還長著吶!自己還年輕,未來有無限可能,而風燭殘年的奶奶卻還沒享過一天福吶!
養家的責任和重擔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志軍肩頭,這一擔,就再也沒卸下來過。他的人生之路走得尤其艱難。
農忙過後,志軍開始扛著鎬頭跟著村裡的小工程隊乾點零活,掙的錢能讓祖孫三人的日子過得不那麼拮据後還能攢點。父親有個照相機,帶回來給全家人照過相,志軍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在志剛放暑假在家的時候安排好家裡的事情就進城去報了個攝影班學習基礎知識,準備等有錢了再系統學習技能知識,他想以後在街上開個照相館,既能掙錢又能兼顧著家裡的農活,更是不用出門打工能照顧奶奶和弟弟。
學了兩個月的攝影知識,志剛開學後,志軍回來依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是他的眼裡心裡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