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空手套白狼 (第1/4頁)
鑲黃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古往今來,但凡能成大事者,儘管涉及因素很多,可細細分析起來,大多離不開一個詞兒——“知人善用”。
昔賢有云,“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
寧衛民當然沒有當皇帝的奢望。
但“知人善用”,在當今的商業社會的企業運作中依然重要,也就是所謂的人力資源利用和管理的問題。
實際上,寧衛民給自己的下屬們安排的差事,無不是充分考量他們每個人特殊情況所做出的決定。
像殷悅、羅廣亮、小陶和張士慧這最早追隨寧衛民的四人,寧衛民為他們指的道兒,統統都是取其“忠”。
那代理洋酒的買賣,寧衛民之所以會交給沙經理,卻是取其“靈”。
而安排趙大慶去幹廣告,則是取其專業經驗和出色的執行力。
小顧年輕,有闖勁,也有腦子,接受新事物快,更渴望上進。
寧衛民便安排他去北邊跑馬圈地,去接手開關廠的上百號人,經營未來二十年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科技市場。
與之相應的,那過去在皮爾卡頓公司負責質檢部門,經常和海關以及代工工廠打交道的,見過大風大浪的齊彥軍,則因為性子穩重,懂得輕重,被他安排到了京城東南去安營紮寨,著手開發另一個重要的市場專案——舊貨市場。
這個市場專案聽著好像沒什麼。
似乎只是買賣些破爛,交易二手貨的地方。
以外國人的叫法,那叫跳蚤市場,透著低階和貧窮的意味。
但問題是,寧衛民要做的可不是什麼普通的舊貨市場,而是正規的古玩藝術品交易市場。
他是看見過未來的人,當然知道幾十年後文物和藝術品興盛時期的景象,也知道潘家園舊貨市場的鼎鼎大名。
在他的記憶裡,潘家園的舊貨市場,那可是擁有五萬平米,四千商戶,號稱全國規模最大,一年交易額能上百億的民間散貨市場了。
其繁榮的時期要比中關村的鼎好、海龍、矽谷這三大市場還要長得多,就是這中關村的黃金三角都關門了,潘家園還在繼續經營呢。
從現在開始數,鼎盛時期,至少三十年啊。
尤其是考慮到這個專案的具體投資,只是外圍一圈平房,空地上都是鐵皮大棚,造價比蓋商場要便宜多了。
哪怕進入運營階段,除了聘請和培訓保安,做好安防工作,根本不用再投入什麼。
剩下的那就是數錢收租了。
這種市場怎麼想都屬於一本萬利,躺著掙錢的甜買賣呀。
說白了,那可真是低投入,高產出,那就跟在日本經營停車場差不多。
寧衛民怎麼也不可能放過這塊肥肉啊?
更別說這輩子,他本身也算是個文玩大家了。
既然喜歡古玩,自然就想在這一行業裡佔據制高點,否則那不是沒出息嘛?
而且現在京城的環境,也和頭幾年大不一樣了,是有質量的舊貨越來越難收了。
寧衛民與其還讓孫五福幫著大海撈針,去碰運氣撈京城民間那點剩貨。
還不如辦這麼個市場,把全國各地的文物販子吸引過來,從此他就在自家院子裡淘貨,這又有多麼省力,多麼划算,多麼的好呢?
另外,孫五福也就有了更多的地方可以出貨清庫存了,也免得無價值的舊貨越積越多。
如此,寧衛民才不惜動用海外的資金,從東京專門匯了一億日元回來,啟動這個專案。
所投下的本錢可以說是他目前在國內佈局所有生意裡,最大的一筆了。
何況說來也巧,這個時候幹這個生意,簡直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俱全。
他要是不做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