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獵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重組基層自治機構則是印度共產黨領導獲得土地的農民當家作主的必要工具。以基層自治機構為平臺,印度共產黨與農村的既得利益者相抗爭。西孟加拉的自治機構行使市政的職責,建設與管理醫院、學校和圖書館,促進農業、合作社、家庭工業以及兒童福利的發展。村務管理機構在地方規劃和執行政府計劃中也起著重要作用。他們促進合作以提高農業生產、管理地方資源、確定房屋建造的受益者、減輕貧困以及提供社會保障等。這使得基層自治機構在西孟加拉農村地方管理中成為一個關鍵的部門。
如果不是喬京德爾先發制人,逮捕了印度共產黨在加爾各答的主要領導人,印度軍政府與印度共產黨在印度東部的交逐,很可能提前導致印度的分裂。而即便是透過&ldo;斬首&rdo;行動瓦解了印度共產黨的組織中樞,其龐大的分支依舊存在。雖然由於投鼠忌器,印度共產黨在的基層自治機構沒有掀起大規模的武裝鬥爭。但是長期以來對印度入侵孟加拉的和平抵制卻從未中斷過,而這也就是印度軍隊無法對印度東部地區進行更深層次動員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而透過與西塔拉姆耶丘的接洽,中國政府很快便與印度共產黨的高層取得了意見上的一致。長期以來印度共產黨都主張透過和平方式實現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轉變,即透過發展強大的群眾革命運動,把議會和非議會的鬥爭形式結合起來,工人階級及其同盟軍將盡最大努力擊敗反動力量的抵抗,從而透過和平手段實現這些轉變。但是面對強大的反動力量的軍事反撲。沒有自己的革命武裝,顯然已經無法在新的形勢下鞏固來之不易的人民政權。
在西塔拉姆耶丘的倡導和組織之下,印度共產黨在印度東部的殘餘力量努力動員各個階層的勞動群眾,包括工人階級和農業工人、農民手工業者、中產階級、知識分子以及與婦女、學生和青年一起工作的服務人員,為能夠取代統治階級和腐敗政府而展開武裝鬥爭。在中國遠徵軍的幫助之下,印度共產黨團結左派力量,聯合所有愛國民主群眾,以使國家走上新的發展道路而與新德里軍政府正式決裂。
其實印度東部各邦的經濟狀況並不差,透過土地改革,印度共產黨領導的各邦的農業經濟得到顯著發展。不僅幫助西孟加拉邦擺脫農業發展的停滯狀況,而且農業生產的發展速度也超過任何一個邦。自1977年以來,西孟加拉邦的糧食產量平均每年增長6,在印度17個人口最多的邦當中增長速度最快;西孟加拉邦是全國最大的稻米生產地,土豆產量全國第二。堪稱印度的糧倉。而自20世紀80年代,西孟加拉邦農民收入增長在印度全國範圍內也是最高的。在各級基層自治機構的幫助之下,中國遠徵軍逐漸從尷尬的&ldo;佔領軍&rdo;的地位中解放了出來。
越來越多的印度東部各邦民眾從新德里的妖魔化中國的宣傳中覺醒過來,不禁停止了與中國軍隊的對立,更甚至加入到了反對印度軍政府的行列中去。&ldo;難道我們的民族就那麼脆弱嗎?沒有一個人願意為了印度尊嚴而死嗎?&rdo;面對著在中國遠徵軍的裝甲洪流面前潰散的印度陸軍第1集團軍,印度陸軍加爾各答城防司令布拉德少將形單影隻的站在遼闊的恆河平原之上,在他的背後印度東部第一重鎮‐加爾各答已經從原先的混亂之中恢復了往昔的平靜,他的上司印度東部軍區司令卡爾馬特中將意外的釋放了包括西孟加拉邦政府代總理、印度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成員巴塔卡列在內的印度共產黨的全部在押高官,此刻加爾各答實際上已經脫離了新德里的領導。
&ldo;不!印度人不是天生的亡國奴,只是我們向他們索取的太多,又給予的太少。走吧!年輕人,軍人的最終結局不一定是戰死。還是要有人活下去述說歷史。&rdo;走到這位自己最後的同僚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