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金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路上與趙雲等人會合後逃往荊州。
曹孟德沒有去追擊劉備,再度將軍隊帶回許都。
&ldo;這下該好好休息一段時間了,來年春天,我們將舉行第三次北征!&rdo;
這一年的春正月,曹孟德率侍衛部隊回到了位於豫州的故鄉譙縣。除了訪問鄉裡父老及親友外,曹孟德顯然是為了長期勞累後,需要有個安靜下來思考的時間,以養再度北征的精銳之氣。
這一年,曹孟德四十七歲。
第四部分第十七章 袁氏骨肉相殘 曹氏坐收漁利(1)
一○二 建安七年五月,北方霸主袁紹咯血身亡。在北方雄霸了十多年的擎天柱的突然坍塌,天意也罷,人為也罷,在客觀上都使得北方四州處於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面,袁氏家族的宏偉基業由此而走向衰亡。
袁紹有三個兒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為原配夫人所生。原配夫人早逝,袁紹續弦劉氏,生三子袁尚,長得形貌雄偉,最像袁紹,因此深為袁紹喜愛,長年留在身邊,加之劉氏的慫恿,袁紹更有心立袁尚為子後嗣。只擔心袁氏陣營中長老大臣和大軍團領袖反對,而未公開挑明。而事實上,袁紹在官渡大戰前幾年,就籌劃了立袁尚為後嗣的大事,他將袁譚封為青州刺史,有意讓他接續伯父袁成之後嗣。最早看出袁紹意圖的人是沮授。
&ldo;俗語說:&l;萬人逐兔,一人獲之&r;。權力誰不喜愛,如果不按長嫡之序,各守己所,無疑鼓動貪權之徒,乘機起而爭之。袁譚是長子,理應立為後嗣,如果讓他居於外藩,一定會產生禍亂的。&rdo;這是當時沮授勸袁紹的一番話。
袁紹的解釋是冠冕堂皇的,他說:&ldo;我是想先讓每個孩子各統一州,以試試他們的經營能力如何。&rdo;沮授見袁紹不悟,也就不好多言。
官渡兵敗之後,自私透頂的劉氏更加緊勸袁紹立袁尚為後嗣,她似乎已看到了袁紹歸天的日子已經不會太遙遠了。劉氏的窮追不捨,使得袁紹不得不將審配、逢紀、辛評、郭圖召集起來商議。這一下就更亂套了,審配、逢紀一向和袁譚不和,立場傾向於立袁尚。辛評、郭圖兩人早年便為袁譚之輔佐,當然堅決主張長幼有序。
袁紹以袁譚個性剛強好殺,脾氣暴躁,二子袁熙柔弱難勝大任,只有袁尚有英雄之表,禮賢下士為藉口,終於口頭上說出了自己的意圖。
郭圖即刻發難,說:&ldo;三子之中,袁譚最長,如今又擁有大軍於前線,深得州民敬重,若貿然廢長立幼,恐難服軍民之心。何況如今軍威受挫,敵人大軍壓境,怎可出現父子兄弟奪權柄的局面呢,我認為應以抗曹為先,後嗣之事應緩一步再說。&rdo;
由於當時曹孟德的北征軍已指向倉亭,袁紹只好暫緩立嗣的行動。倉亭之戰後,袁紹病發驟逝,巨星剛一隕落,袁氏陣營便開始上演一幕爭嗣的鬧劇。審配、逢紀恐袁譚繼位後自己將失去依附,為郭圖、辛評所害,於是和劉氏假借袁紹遺命,立袁尚為嗣子,繼任大將軍之職。袁譚由青州回鄴城弔喪,眼巴巴看袁尚坐上了大將軍的交椅,便拒絕再返回青州,進而在郭圖的建議下,駐屯於黎陽,自封為車騎將軍。由於曹軍又有北上跡象,袁譚乃向袁尚要求增兵黎陽。袁尚象徵性地派逢紀率少數兵馬前往支援,袁譚又要求增兵,審配不與,袁譚一氣之下殺了逢紀,造成了鄴城和黎陽間高度的緊張關係。
一○三 對於袁紹死後的北方形勢,曹孟德不是十分清楚。如果大規模北征,顯然不符合知彼知己的用兵原則。
建安七年秋九月,曹孟德渡河攻打黎陽。
曹軍中的文武百官對這次北征的方案很多人感到不解。這次行動規模不大,雖由曹孟德親徵,但真正渡河北上的僅僅只有張遼軍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