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對空的巨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著這些工人們吃飽喝足又收到了一波心靈雞湯,隨後就心滿意足的回去繼續幹活了。
而莫炎華一邊留下了近百多個人作為守衛力量,一邊帶著所有人返回。
不過再返回之前,他支開了所有人後,獨自一人來到了這座礦山的頂部。
一個黑色的盒子被開啟,隨後四隻腳架自動死死地定入了面前的岩層。隨著一陣電流聲傳來,原本沒有任何動作的機器看是以一種肉眼看不見的波形掃描底下的礦石結構。
“勘測模組部署完畢!”
os的聲音一如既往的冰冷,而與此同時,莫炎華右手上的合金護臂開啟,變成了一部行動式的腕載電腦,上面的螢幕顯示著的正式下方的礦山儲量分析報告。
嗡,嗡,嗡~
一點一點,一層一層,中微子波開始不停地對地底下的一切進行探測,繪製
很快,大量的三維影象出現,莫炎華的眼底的光芒一點點的綻放,直到最終的報告生成後,看著儲量分佈的結果,他忍不住大笑了幾聲。
礦脈深度一百七十五米以上,半徑在四百四十多米,甚至還有可能是因為這臺行動式儀器的最大水平探測問題的原因有些低估。
這就意味著這一片鐵礦脈最少能給莫炎華在未來提供數百萬噸鋼鐵!
這是什麼概念,在唐末,五代十國的時期,整個中原地區的鋼鐵產量也就可憐兮兮的五十多萬斤!
數百萬噸鐵礦石就代表著這一個礦脈在未來就可以給莫炎華提供數十萬噸成品鋼鐵!
當然這還被開採技術制約,但是原料在這裡了,早晚有一天能全部開採完畢。
有了足夠的鋼鐵,在這個落後的冷兵器時代還有什麼是莫炎華解決不了的呢?
就算是不良帥袁天罡,在面對數萬名身穿板甲的重灌步兵陣列面前不也得狼狽而逃嗎?
心中暗暗吧這片鐵礦的重要等級上調了幾個級別,甚至還佈置了幾個微型無線電發射基站,能夠用於擴大莫炎華的無人機遙控範圍。
這種高效能的訊號接收基站耗能極低,甚至一個月充一次電都沒有問題,所以留在這裡莫炎華也不擔心它們沒電。
隨後跟隨大部隊返回村寨的莫炎華重新確立了組織結構,把八百多人的礦工編入了工程營,由剛剛認識的礦工工頭擔任!這八百多人雖然沒有什麼戰鬥力,但是工程單位也是軍事單位的一部分。
回到村寨後的莫炎華就沒有做別的事情,反而把事情都交給了手下的人,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開始寫寫畫畫。
得益於os巨大的幫助,莫炎華很快就在紙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將之具體刻畫了出來。
“這樣鋼鐵產量最少能提升百分之五十。”看著畫上的東西,莫炎華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紙上的並不是什麼別的東西,一個是木軌礦車,還有一個就是全新的鶴嘴鎬!
這兩樣工具在這個時代的陳本製作不高,由於傳統十字鎬開採礦石的效率常常取決於岩石的硬度,而且十字鎬的寬薄完全一致,就導致無論是堅硬的礦石還是單薄的礦石都需要用同樣的力氣去開採。
而鶴嘴鎬不同,堅硬的岩石可以用更加鋒利的鶴嘴尖端劈開,而單薄的礦石則可以用後面寬大而單薄的鎬頭開採。
一方面對鎬的磨損大幅度降低,另外開採時也能更加節省力氣。
至於礦車,現在的開採還是讓人力抱著一定數量的鐵礦石來來往往搬運,浪費力氣不說效率還很低下。
要知道開才出來的礦石少說都得有幾十斤重,這個重量人抱著跑個幾十米都得累的夠嗆,就算是傳遞的方法遞出礦洞依舊很沒效率。
莫炎華設計的木質軌道和礦車完全可以讓一